首页> 中文学位 >新HSK真题中“言外之意”现象考察——以2010年至2013年真题为例
【6h】

新HSK真题中“言外之意”现象考察——以2010年至2013年真题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0 引 言

0.1 选题缘由

0.2 研究目的及意义

0.3 研究综述

0.4 理论依据

0.5 研究方法及思路

1 新HSK真题中“言外之意”的呈现方式

1.1 新HSK概况

1.2 言外之意界定

1.3 语料的选择

1.4 新HSK真题中“言外之意”的呈现方式

2 新HSK真题中“言外之意”的考察情况分析

2.1 宏观方面

2.2 微观方面

3 新HSK真题中“言外之意”题的相关教学启示

3.1 教师方面

3.2 学生方面

3.3 教学设计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修辞手段各级历年考察量表

附录二 会话策略各级历年考察量表

附录三 新HSK“言外之意”语料汇总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为理论依据,以2010年至2013年的真题为研究对象,对所搜集到的91套真题中的294条语料进行分析,从正面考察了新HSK真题中的“言外之意”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论文主要分析了新HSK真题中“言外之意”的呈现方式及历年考察情况。呈现方式从修辞手段和会话策略两个角度来分析,修辞手段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婉曲、反问、反讽、舛互、巧缀、淡抹、设彀、序换、返射、同异、被歧义等16种,会话策略主要有描述事实、转移话题、欲言又止、比较、假设、推测、建议、打声、借助俗语、借助口语习用语、借助特殊词/结构、借助语音语调的变化、借助色彩义的变化等13种;而历年考察情况则以数据为支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最后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启示,并展示了教学示例,希望能有助于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更好地讲授“言外之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