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负债融资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关系研究——基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考虑
【6h】

负债融资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关系研究——基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考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部分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畴和基本概念界定

(一)投资

(二)融资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 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文献回顾

(一)股东-债权人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

(二)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

(三)负债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

二、文献述评和本文的研究目的

(一)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总体特点和国内现有文献的局限

(二)本文的研究目的

第三部分 基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化模型分析与本文的研究假设

一、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界定

(一)控制权的来源与冲突

(二)控制权的私人收益

(三)控股股东控制权的私人收益

(四)经理人员的控制权私人收益

二、基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化模型分析

三、研究假设

第四部分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

三、对“好项目”的界定

四、回归模型设定

第五部分 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

第六部分 对回归模型的修正并报告研究结果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

第八部分 政策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规范和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二、理顺公司融资渠道,扩大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的自由度

三、强化公司破产和清算,为债务融资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创造条件

四、限制控股股东侵害,加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

五、加强对管理者行为的市场约束机制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呈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如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投资效率和效益低下。如为了扩大公司规模,把从外部融资来的资金投资于各种非理想的投资项目,甚至投放到一些与主业关联不大、不能获得协同效益的领域。如有些企业会对亏损的并且对公司来讲没有收益的投资项目进行蓄意“包装”,进行投资以扩大企业规模或资源的占用量。而银行对企业负债的预算软约束导致了我国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又如上市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很多是由于其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占用资金等等违规手段来使自己获利,结果使上市企业陷入窘境。可是一到上市公司由于巨额债务、连年亏损而面临停牌、摘牌危险时,又是大股东站出来,通过资产置换来缓解上市公司的债务危机。再如在中国随时可见的“钓鱼工程”,大量的债务就是绝对的诱饵。在国有企业中,动用国家资金或贷款进行风险性投资屡屡发生等。 而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带着“国”字号背景,“一股独大”,其经理人由大股东单位委派或安排,重大决策事实上由大股东操控,董事会的作用被削弱。大股东所控制公司的控制权会影响到公司的决策行为,包括企业筹资行为和投资行为。特别由于中小投资者保护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大股东可以比较容易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来牟取私利。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是否与其独特的融资结构和大股东所控制公司的控制权有关呢?企业的负债融资究竟从哪些方面、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投资行为?在企业负债融资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负债和企业投资的关系可能会呈现什么不同的特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存在会对负债融资和企业投资行为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呢? 本文在引入一个简化的公司投资模型基础上,在企业存在控制权私人收益情况下,分析了债权人与债务人在博弈过程中,公司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由于企业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存在,控制权所有者在比较投资于“好项目”的公共收益与投资于“差项目”的公共收益和私人收益之和之后,其投资的项目选择会受到影响。外部投资者对此有预期,从而决定了提供给企业的筹资额,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投资额。在企业有债务的情况下(对于上市公司此时更为普遍现象),债务的比例对企业投资行为会产生影响。随着债务比例的提高,企业也会面临破产风险。而企业的破产同时也会带来控制权所有者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丧失。控制权所有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势必会考虑到这一因素,那么负债比例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 进一步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中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表明:负债融资影响着企业的投资行为,负债比例越高的企业,投资规模越小,即负债比例与投资规模总体呈负相关。且随负债比例增大,企业面临破产风险时,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会受影响——高负债比例企业投资规模随负债比例增加而下降的幅度小于整体样本企业。研究结论揭示了由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存在,负债会引发投资不足或者抑制过度投资。当负债比例足够高,企业存在破产风险的情况下,负债又表现为相机治理的作用,弱化股东.经理的道德风险。此时会缓解投资不足或者引起对对过度投资抑制作用的减弱。 最后为改进企业融资结构,规范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政策建议:规范和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理顺公司融资渠道;强化公司破产和清算;限制控股股东侵害,加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加强对管理者行为的市场约束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