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零容忍视角下的腐败容忍度影响因素研究
【6h】

零容忍视角下的腐败容忍度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理论综述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综述

2.2 理论假设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

3.1 分析方法

3.2 变量的界定

3.3 数据来源

第四章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4.1 受访者个体特征

4.2 政府作风、地方经济发展和公民参与意识

第五章 利益相关、反腐败效果和反腐败非预期后果对腐败容忍度的影响分析

5.1 因子分析

5.2 利益相关、反腐败效果和反腐败非预期后果对腐败容忍度影响的回归分析

5.3 利益相关、反腐败效果、反腐败非预期后果与腐败容忍度的关系验证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公众腐败容忍度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对零容忍视角下的腐败容忍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腐败零容忍的社会环境是实现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基础。十八大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败措施,但反腐败效果是否影响公众的腐败容忍度则有待经验研究验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受访者对腐败的容忍度,尤其是黑色腐败的容忍度普遍较低;利益相关度和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腐败现象的容忍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腐效果显著影响公职人员对黑色腐败的容忍度,但对非公职人员不显著;反腐非预期后果显著正向影响黑色和灰色腐败容忍度,对非公职人员的影响更显著。另外,地方经济发展和个人经济状况与灰色腐败容忍度负相关,但与白色和黑色腐败容忍度关系不显著。这些发现表明,社会的腐败容忍度普遍偏低,但短期内反腐效果越好,公职人员腐败容忍度反而会更高。只有持之以恒的严厉反腐才能缓慢改变腐败风气,形成零容忍的政治生态。发展经济和打击影响公众利益的腐败,在反腐败的同时改善政府回应性和治理为官不为现象,也能有效降低社会的腐败容忍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