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作用于皮肤组织的动物实验研究
【6h】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作用于皮肤组织的动物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英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背景和目的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试剂

3.2 主要仪器

3.2 试剂配制

第4章 实验方法

4.1.动物选择

4.2 实验动物

4.3 实验方案

4.4 实验方法

4.4.1 实验动物的准备

4.4.2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操作

4.5 组织病理学检测

4.5.1 取皮肤组织病理切片

4.5.2 标本的处理

4.5.3 标本的观测方法

4.5.4 拍照与测量

第5章 结果

5.1 形态学观察

5.2 HE染色

5.3 Masson染色

5.4 免疫组化热休克蛋白47/72

第6章 讨论

6.1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的作用机理

6.2 三种治疗头的损伤特点及愈合过程

6.3 胶原增生的过程及意义

6.4 免疫组化评价热休克蛋白47/72的表达

第7章 结论

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明确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的组织学作用机理,评价不同能级及治疗技术上的差异带来的组织学差异。从而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选择两只猪龄5-6个月白色小型猪,于猪背皮肤上用12组不同参数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包括不同的治疗能级,持续时间,治疗遍数,及滑动速度。)两只动物的治疗参数完全一致。分别于治疗后即刻、治疗后7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治疗区域皮肤的外观,愈合情况,判断是否遗留瘢痕。并取皮肤病理组织活检,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后评估治疗区域皮肤的损伤形态、治疗深度及热损伤深度,组织愈合的速度及胶原新生的过程等。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热休克蛋白的产生及变化过程。比较不同的治疗参数下组织学变化的差别。
  结果:通过愈合过程和组织学切片观察,滚轮治疗头是局灶性损伤,类似于“点阵激光”治疗较均匀,愈合较快,适合于大面积的覆盖治疗。定点无套筒头组织创伤较大,片状损伤,适用于局部重点治疗,不宜用于大面积覆盖治疗,以免引起过重的皮肤创伤,愈合延迟,甚至导致新的瘢痕。定点有套筒头的组织热效应明显,组织可能伴有不规则点状气化损伤,愈合速度亦较快,治疗反应有个体差异,考虑与治疗操作手法有一定关系,属于操作者依赖性较强的治疗。
  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局灶性换肤技术,通过等离子体浅表的剥脱效应及射频带来的组织热效应,引起皮肤表层的重构及真皮胶原的增生及重塑,适用于瘢痕及紧肤治疗,临床需根据病情使用不同的治疗头及适宜的治疗参数,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