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法性与有效性:转型期中国农村财政制度变迁的逻辑
【6h】

合法性与有效性:转型期中国农村财政制度变迁的逻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表目录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

第1章导论

1.1选题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选题的意义

1.3基础概念界定

1.3.1转型与转型期

1.3.2合法性与有效性

1.3.3嵌入性

1.3.4农村财政与农村财政制度

1.4论文研究的假设前提

1.5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1基本研究思路

1.5.2基本研究方法

1.6论文结构

1.7创新、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

1.7.1创新

1.7.2不足

1.7.3进一步的研究

本章注释:

第2章农村财政制度变迁理论及其解释变量

2.1制度与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2.1.1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2.1.2社会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2.1.3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2.2财政制度变迁的两种理论解释及评析

2.2.1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与财政制度变迁

2.2.2财政压力与财政制度变迁

2.3财政制度变迁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假说

2.4农村财政制度变迁及其制度生态

本章注释:

第3章民国时期的农村财政(1912-1949):掠夺型财政

3.1民国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与掠夺型财政

3.1.1财政供给能力的基本制约因素:地权、人口与农业技术

3.1.2财政支出需求的强大压力:战争与国家政权建设

3.2掠夺型财政的合法性危机:沉重的农民负担

3.2.1民国时期的农民负担之一:税收负担

3.2.2民国时期的农民负担之二:非税负担

3.2.3民国时期的农民负担之三:税收征管负担

3.2.4民国时期的财政整理

3.3掠夺型财政的有效性危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断裂

3.3.1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3.3.2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断裂:乡村共同体的逐步瓦解

3.3.3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断裂:财政支出的战时性

3.4小结

本章注释:

第4章建国初期的农村财政(1949-1952):恢复型财政

4.1建国初期的财政压力与恢复型财政

4.1.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财政供给压力

4.1.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财政支出压力

4.1.3财政压力的释放:整合财政资源与推行市场经济

4.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农民负担

4.2.1农业税及其附加

4.2.2摊派及杂项负担

4.2.3农民负担的总体性分析

4.3恢复型财政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4.3.1恢复型财政的有效性: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3.2恢复型财政的合法性: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初步建立

4.4小结

本章注释:

第5章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财政(1953-1978):动员型财政

5.1计划经济与动员型财政

5.1.1国民经济恢复后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5.1.2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财政支出压力

5.1.3财政动员:计划时期农业的财政贡献

5.2财政动员与农业集体化:财政压力释放的必然逻辑

5.2.1严峻的粮食压力:农村计划经济的背景

5.2.2财政压力的释放:农村计划经济的型塑

5.2.3动员型财政的组织保障:农村经济组织的集体化

5.2.4动员型财政的社会控制:户籍管理制度

5.2.5推动农业经济组织变迁的财税政策

5.3动员型财政的合法性基础:公共产品低水平的集体供给制

5.3.1农村社会保障供给

5.3.2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供给

5.4动员型财政的有效性危机:低下的农业生产率

5.4.1农业生产低效率的经验数据

5.4.2农业生产低效率的理论解释

5.4.3动员型财政组织基础的瓦解:家庭承包责任制

5.5小结

本章注释:

第6章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农村财政(1979-2000):治理型财政

6.1市场经济过渡与治理型财政

6.1.1治理型财政的背景:家庭承包制与农村计划经济的终结

6.1.2治理型财政的主体:乡(镇)基层财政

6.1.3治理型财政的困境:负债与风险

6.2治理型财政的合法性危机:乱收费

6.2.1沉重的农村税费负担

6.2.2乱收费的体制性根源之一:非对称的财政体制

6.2.3乱收费的体制性根源之二:压力型政治体制

6.3治理型财政的有效性危机:甩包袱

6.3.1甩包袱之一:名存实亡的农村义务教育

6.3.2甩包袱之二:几近空白的农村社会养老

6.3.3甩包袱之三:全面退缩的农村卫生医疗

6.4小结

本章注释:

第7章新时期农村财政改革及其展望(2000-):和谐型财政

7.1和谐型财政的序曲:农村税费改革

7.1.1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背景

7.1.2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安徽省为例

7.1.3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减三补

7.2新时期农村财政的合法性:农民减负增收

7.3合法性与有效性两难困境中的乡级财政

7.4新时期县乡财政改革路径及评析

7.4.1三种改革思路

7.4.2改革路径评析

7.5新时期农村财政改革展望:和谐型财政

7.5.1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和谐社会

7.5.2和谐型财政的建构之一: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保障机制

7.5.3和谐型财政的建构之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保障机制

7.6小结

本章注释: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论文选题的现实背景是当前日益凸显的“三农”问题,财政制度安排是“三农”问题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对于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不能仅仅局限于现状研究,而应该进行历史追溯,在更宏观的视野上考察农村财政变迁的历史轨迹。因此,论文把研究时段界定为社会转型期,把对农村财政演变的研究嵌入在中国探索现代化的百年历史中,以汲取教训并总结经验。所以,论文研究在形式上是一种历史考察,而这种考察事实上带着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