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解读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以《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垂死的肉身》和《凡人》为例
【6h】

解读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以《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垂死的肉身》和《凡人》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死亡,作为所有生命的最终结局,是人类文学中的永恒话题。死亡话题在菲利普·罗斯的作品中也并不鲜见,此前的罗斯研究中已有一定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的整体性研究。
   本文选取罗斯晚期作品里能集中体现他的死亡观的三部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垂死的肉身》和《凡人》,将它们视为一个研究整体,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心理描写等,对其中的死亡主题展开研究。这三部作品中,衰老、疾病和死亡几乎贯穿始终,主人公们都面临着困惑和挣扎、追逐梦想和梦想破灭、爱与恐惧、希望和绝望。除此之外,《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罗斯少有的非虚构性小说,是他陪伴父亲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的真实记录。因此,这部作品将对我们理解罗斯的死亡观有重要启示。经过研究,本论文发现罗斯的死亡思想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死亡观有相似之处。他们都以承认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普遍性和偶然性为前提,探究人类面临死亡应该如何应对。罗斯对死亡的哲思力求唤醒人们把死亡同整个人生筹划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起来,从而战胜死亡,认识真实自我,在爱和艺术中超越死亡,使有限的生命彰显无限的价值和意义。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美国犹太文学的地位、价值,菲利普·罗斯的生平和创作生涯,以及国内外的罗斯研究,重点介绍了本论文要讨论的三部作品和相关评论。
   第二章通过研究归纳出这三部作品中体现的死亡特征:无法避免性、残酷性和偶然性。死亡的这些特征之所以在罗斯的作品中反复呈现是因为罗斯认为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必须以对死亡的清醒认识为前提。
   第三章分析探讨了死亡对这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影响。首先分析《垂死的肉身》和《凡人》中主人公们面临死亡的种种恐惧表现,指出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恐惧,而《遗产》中死亡的威胁则让老罗斯几乎失去尊严。但死亡同时也成为《垂死的肉身》和《凡人》中的主人公们反思和改变的动力,让他们找回了迷失的身份。
   第四章研究发现罗斯在应对死亡,建构生命意义上所作的探索。作品中的主人公们试图通过情欲的满足来反抗死亡,却发现生活陷入混乱,而死亡依然狰狞。但纯粹、宽容、理解的爱使老罗斯和《凡人》中无名的主人公战胜死亡恐惧,修复了亲情关系,重获自信和宁静。同时,罗斯相信艺术将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生命,赋予人类永恒,《垂死的肉身》中的女主人公即是通过这种途径留存了肉体消逝前的美丽和尊严。从这种种意义上看,爱和艺术成为人类超越死亡的力量和方式。
   第五章是论文结语。“未知死,焉知生”。罗斯在作品中惊醒沉醉于现实表面繁荣的人们用正确的死亡意识击碎对对自我的蒙蔽,珍惜拥有,认真生活,以自由的选择和主观能动性赋予人生积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