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快轨3号线大连站内部服务设施能力适应性评估研究
【6h】

快轨3号线大连站内部服务设施能力适应性评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客流调查与分析

2.1 客流调查目的与内容

2.1.1 调查的目的

2.1.2 调查的内容

2.2 乘客结构与交通流特性

2.2.1 乘客构成

2.2.2 乘客交通流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客流时空特征分析

3.1 车站布局

3.2 客流流线分析

3.2.1 进站流线

3.2.2 出站流线

3.3 客流空间分布

3.3.1 客流候车分布

3.3.2 客流站台分布

3.4 客流时间分布

3.4.1 高峰小时客流分布

3.4.2 站点客流分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站内部设施服务能力分析

4.1 车站服务能力概述

4.2 售检票服务能力

4.3 出入口及楼扶梯通过能力

4.3.1 出入口通过能力

4.3.2 楼扶梯通过能力

4.4 站厅与站台容纳能力

4.4.1 站厅容纳能力

4.4.2 站台容纳能力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快轨3号线大连站内部设施服务水平评价

5.1 售检票服务水平评价

5.1.1 售票实际服务水平

5.1.2 检票实际服务水平

5.1.3 售检票系统实际服务水平

5.2 楼扶梯实际服务水平评价

5.2.1 楼梯实际服务水平

5.2.2 扶梯实际服务水平

5.3 站台实际服务水平分析

5.3.1 行走区实际服务水平

5.3.2 站台候车区服务水平

5.3.3 站台综合服务水平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快轨3号线大连站内部设施服务水平适应性评估

6.1 车站内部设施适应性内涵

6.1.1 局部适应性

6.1.2 整体适应性

6.2 内部设施服务水平局部适应性评估

6.2.1 售检票系统服务水平适应性

6.2.2 楼扶梯服务水平适应性

6.2.3 站台服务水平适应性

6.3 内部设施服务水平整体适应性评估

6.3.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6.3.2 模糊综合评价法流程

6.3.3 适应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期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轨道交通车站内部设备服务能力的大小,不仅决定了车站的服务水平,而且对整条线路的能力都有极大影响。快轨三号线是连接大连市主城区与开发区的重要轨道交通线路之一,自2001年建成通车距今已有16年。近年来,三号线乘客的数量的与日俱增,致使全线能力紧张,大连站尤其明显。因此,对大连站车站设备服务水平适应性进行评估,确定车站服务水平是否适应现有客流量,对车站改扩建和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客流调查的基础上对大连站的乘客结构与交通流属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大连站车站内部的设施布局,分析了大连站客流的进出站流线、客流的时空分布,即客流的候车分布和站台分布及高峰小时客流分布。对大连快轨3号线大连站的内部服务设施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调研,对各个服务设施进行了能力等级划分。其中,对于售检票设备,本文从人工售票窗口和自动售票机两方面出发,选用Anylogic软件,对乘客的排队等待时间、队伍长度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Excel拟合得出乘客行走速度与客流密度之间以及排队人数与客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最终得到售检票设备服务水平等级;对于楼扶梯设备,本文从楼梯和自动扶梯两方面出发,通过实际调查,以楼梯阶数和自动扶梯等待区乘客人数为依据,对楼扶梯服务水平进行了等级划分;对于站台,本文从行走区和候车区两方面出发,根据实际调查,对客流密度和乘客行走速度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站台行走区服务等级,并得到站台候车区服务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快轨3号线大连站内部服务设施的局部适应性与整体适应性水平进行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