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问题研究
【6h】

我国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的基本内容

(一)文物所有权的相关概念界定

1.文物的概念与分类

2.文物所有权的概念及分类

3.文物保护法与物权法的关系

(二)我国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的有关规定

1.私人文物所有权取得方式的限制

2.私人文物所有权使用的限制

3.私人文物所有权处分的限制

4.私人文物的出境限制

(三)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的立法目的

1.保障公共利益

2.文物保护理念

二、我国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私人可移动文物流转亟需法律规范

1.私人文物依法转让的法律困境

2.文物经营机构混乱

(二)文物的国家所有过于绝对

1.地下遗存文物归国家所有损害所有人权益

2.古墓葬归国家所有损害其直系后代权益

(三)不可移动文物的相关限制损害所有人权益

1.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养义务过于严苛

2.所需费用由所有人来负担的规定不甚周延

(四)补偿与救济途径的法律缺失

1.缺少对所有人补偿的法律规定

2.缺少对所有人权利的法律救济途径

三、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的完善

(一)私人可移动文物流转的法律完善

1.建立私人文物登记制度

2.加强文物流通的监督管理

3.规范文物鉴定机构

(二)私人不可移动文物的法律完善

1.文物行政部门的事前征求意见及告知义务

2.给予所有人同等的保障与补偿

(三)文物归国家所有的法律完善

1.能够明确所有人的文物归私人所有

2.能够明确直系后代的古墓葬归其后代所有

(四)私人文物所有权补偿与救济的法律完善

1.明确补偿认定标准和补偿方式

2.私人文物所有人的法律救济途径

(五)私人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资金来源的探索

1.建立文物保护基金制度

2.对私人文物进行合理的经济开发

(六)鼓励公民参与文物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展开▼

摘要

文物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寄托,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宝贵遗产,并且由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使文物不同于普通的物,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双重属性。但由于文物的经济价值吸引利益追逐者倒卖文物以致文物流失,文物使用者使用不当造成文物损毁,以及自然损耗等使我国面临严重的文物危机。为了保护文物,《文物保护法》做出了一系列措施,防止私人文物所有人滥用权利损害文物而对私人文物所有权的限制就是之一。对私人文物所有权进行合理的限制有利于文物保护,但这种公权对私权的限制,使私人权利受到了一定损害,却没有任何补偿,导致私人文物所有人权利义务不对等。本文正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文物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对私人文物所有权的限制进行一定的解读。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私人文物的概念与分类,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的内容以及原因。第二部分主要为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制度目前存在的不足。例如,私人可移动文物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私人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养义务对所有人来说过于严苛;对文物的国家所有缺乏必要的约束,其中古墓葬和地下遗留文物不分区别的全部归国家所有的规定过于绝对;法律层面上只规定了对私人文物所有权的限制,却没有规定给予利益受损的所有人相应的补偿等等。第三部分针对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对私人可移动文物流转的法律完善:对私人不可移动文物所有人的修缮、保养义务,不分区别的给予私人不可移动文物所有人帮助,并规定相应的补偿;约束法律规定中文物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范围,将能明确所有人的古墓葬和地下遗留文物规定为归其所有人所有;明确补偿标准和补偿内容,赋予所有人法律救济的权利。还有对文物保护资金来源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分别为建立文物保护基金制度和对文物进行合理的经济开发。第四部分为鼓励公民参与文物保护,以及英国文物保护优秀制度和对其先进经验的借鉴。
  对私人文物所有权的限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但是法作为一种规范,其具有的抽象性与稳定性、保守性特征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难以调和,有时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不能更好的保护文物,本文针对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