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研究
【6h】

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第2章公共危机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的理论分析

2.1公共危机治理多元参与概述

2.1.1公共危机及其特征

2.1.2公共危机治理

2.1.3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

2.1.4多元参与主体的博弈

2.2公共危机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的理论依据

2.2.1公民社会理论

2.2.2治理理论

2.2.3多中心理论

2.2.4社会资本理论

2.2.5协同学理论

第3章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多元主体参与的现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3.1事件概况

3.2多元主体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

3.2.1政府

3.2.2营利组织(企业)

3.2.3非政府组织

3.2.4公众

3.2.5媒体

3.3危机状态下多元主体参与存在的问题

3.3.1多元主体的危机意识淡漠

3.3.2社会参与程度仍然有限

3.3.3多元主体危机治理能力不足

3.3.4参与主体间缺乏沟通协作

3.4原因分析

3.4.1传统体制结构对多元主体的掣肘

3.4.2多元参与缺乏法律保障

3.4.3社会参与机制缺失

3.4.4社会资本发展不充分

3.4.5缺乏完善的信息网络

第4章健全我国公共危机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4.1目标、治理理念及角色定位

4.1.1治理目标

4.1.2树立以人为本的危机治理理念

4.1.3准确定位多元主体的角色

4.2优化多元参与的法律制度环境

4.3创新多元主体的组织体系

4.3.1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网络结构

4.3.2设立核心协调机构

4.4建立多元主体间的权责分配体系

4.4.1政府内部的权责划分

4.4.2政府外部的权责划分

4.4.3权力在多元主体间实行统分结合

4.5完善多元参与的资源保障机制

4.5.1健全财政应急机制

4.5.2建立物资储备及使用制度

4.5.3建设社会动员机制

4.5.4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

4.6加强多元主体间的信息交流

4.6.1建立应急资源信息交流平台

4.6.2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4.7提高多元主体的危机治理能力

4.8培育多元治理的社会资本

第5章结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从2003年SARS疫情、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到2009年的甲型H1N1型流感,越来越多潜在的或是正在爆发的公共危机日益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日益频发、多元、复杂的公共危机,如何建构相对完善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从公共危机治理的一个角度——公共危机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现代“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公共危机诱因日益复杂化,危机爆发形态和种类多样化,单一的政府应对主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迁、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等因素也使人们日益认识到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公众、媒体等政府之外其他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危机治理不应该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应该是社会的责任,在危机治理过程中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公共危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途径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公共危机及多元参与的理论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次,在明确公共危机、公共危机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元主体在危机治理的参与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博弈情况,并运用公民社会理论、治理理论、多中心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协同学理论等理论为多元主体参与提供理论依据。再次,结合各参与主体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反思公共危机治理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并追寻其原因。最后,为了实现公共危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目标,本文认为必须健全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从优化法律环境、创新组织结构、完善资源保障和信息机制、提高多元主体能力、培育社会资本等方面对多元主体进行整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