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通道内弹状流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6h】

微通道内弹状流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微流控技术因其易于操控、高效节能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在化学、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使用气液两相流体,通过微流控装置可以获得尺寸均匀的微气泡。气液两相在通道内的流动伴随着复杂的受力过程,研究通道内弹状流的生成过程有助于加深对气泡生成机制的理解。目前,对于弹状流的生成过程,尤其是针对气液相界面的变化研究不够完善。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弹状流生成机制,关注相界面的变化及物理场信息,进一步得出气弹生成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研究工作如下: (1)建立T型微通道气液两相流数值模型,研究弹状流生成过程。通过研究流动过程中相界面的变化,将气弹生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时刻”。第一个阶段为回缩过程,这一过程中气相端部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快速回缩。第二阶段为连续鼓泡过程,在连续进料的情况下气弹不断生长,在液相的剪切作用下,下壁面气相不断变薄。当表面张力不能维持气相形状时断裂形成气弹,此时为“断裂时刻”。 (2)流动过程伴随着压力场和速度场的不断变化。通过中心线和监测点两种方法研究压力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气相断裂导致断裂位置附近压力场急剧变化。粘性对中心线整体压力变化幅度影响最大。表面张力是气弹维持球形的原因,气弹下游相界面曲率半径小于上游相界面。根据速度场可以看出相界面是速度最大、受力情况最复杂的位置,气弹内部两个端部形成涡旋,推动气弹向下游运动。 (3)通过搭建显微-高速摄像系统拍摄微流控芯片中气弹的高速生成,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气弹的生成特性(特征长度、生成周期等)。结果表明改变气液两相流率,气弹生成特性的变化范围最大。表面张力对气弹生成特性的影响最小。增加粘度能够得到尺寸更小的气泡且生成周期较短,气弹特征长度为400μm左右,气弹生成周期4.5ms左右。 (4)通过无量纲分析,发现气弹特征长度与无量纲数气液流量比Q*,雷诺数Re,韦伯数We之间存在函数关系。经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经验公式表明:通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气相流率和减小液相流率均能使气弹特征长度增加,流动过程中气弹特征长度受惯性力和粘性力的影响,而表面张力的影响可以忽略。

著录项

  • 作者

    王云峰;

  •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科 安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志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微通道; 弹状流; 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