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WAP模式的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设计
【6h】

基于WAP模式的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

1.1.2 东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情况

1.1.3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1.1.4 国内外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1.1.5 东北财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1.2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1.2.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2.2 论文组织结构

2 技术简介

2.1 WAP技术的介绍

2.1.1 WAP概述

2.1.2 WAP协议

2.2 开发工具的介绍

2.2.1 ASP

2.2.2 QUICKWAP

2.2.3 WAPDISPLAYER

2.2.4 WAP编码转换器

2.2.5 BICYLEWAPTOOL

2.2.6 SQL Server

2.3 关键技术的介绍

2.3.1 ASP+XHTML框架(*.asp)网站设计

2.3.2 ASP中的数据库连接(数据库连接模块)

2.3.3 使用QUICKWAP创建WAP页面

3 需求分析

3.1 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的总体要求

3.1.1 当前系统的情况

3.1.2 WAP端课程管理软件与现有系统的关系

3.1.3 系统实现的改造

3.2 课程管理软件的功能需求

3.2.1 研究生精品课学习流程

3.2.2 课程管理软件的实现目标

3.2.3 课程管理软件的系统结构

3.3 课程管理软件的各模块的需求分析

3.3.1 精品课申报模块

3.3.2 网络课程模块

3.3.3 移动课程模块

4 系统设计

4.1 概要设计

4.1.1 系统运行环境

4.1.2 系统结构图

4.1.3 WEB端子系统

4.1.4 WAP端子系统

4.2 详细设计

4.2.1 课程管理中心

4.2.2 课程申报模块

4.2.3 网络课程模块

4.2.4 移动课程模块

4.3 数据库设计

4.3.1 学生信息库设计

4.3.2 教师信息库设计

4.3.3 课程厍设计

4.3.4 成绩库设计

5 系统实现

5.1 Server服务器端的搭建

5.1.1 服务器硬件组成

5.1.2 服务器软件设置

5.2 WEB端的网页设计

5.2.1 静态页面设计

5.2.2 动态网站设计

5.2.3 网页设计代码

5.3 WAP端的网页设计

5.3.1 WAP网页设计

5.3.2 网页设计代码

5.4 系统测试

5.4.1 测试计划

5.4.2 测试方法

5.4.3 测试用例

5.4.4 测试结果分析

5.4.5 测试结果综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建设,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网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让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得以在网络上共享,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和专家学者获取到先进的课程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对实现先进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等大有裨益。
  但是,目前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网站一般只支持互联网,很少对移动终端进行优化。教师和学生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访问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网站时,存在速度慢、流量多、兼容性不好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研究生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分析研究,结合学校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对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进行规划、设计和建模,对系统功能、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也都进行了充分的描述,设计了以B/S与WAP混合体系结构的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在B/S与WAP混合体系结构中,一些大量的数据操作,采用B/S结构的WEB端体系结构,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而任课教师和学生经常使用的课程查询等模块,充分支持WAP体系结构,保证了师生使用的简单、方便。
  软件以精品课学习为系统设计中心,以研究生精品课建设申报、审核、建设、使用等过程为系统流程主线,把研究生精品课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定制成不同的模块,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系统采用多用户、分层的接口设计。系统根据不同用户对象定制了不同模块,不仅服务于研究生院管理人员,同时可以服务于校内任课教师和学生,也能对外进行公共信息发布。
  软件使用SQL Sever2000构建数据库,延用ASP.NET软件对B/S构架的WEB端程序进行开发,选用QuiekWAP软件对WAP端网页进行了移植和再开发。按照系统设计,运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及具体实现方案描述了整个基于WAP的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的功能实现。包括Server服务器的构建,WAP网关的设定,WEB端课程管理软件中各应用模块功能的实现,WAP端移动版本各应用模块功能的实现。经过单体和联机测试等环节验证,各模块操作运行正常,基本功能均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系统比较稳定。
  软件所采用的技术比较成熟可靠,进而使得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充分保证,同时因为软件对移动设备进行了专门的优化,在不影响精品课学习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了内容精、流量少、兼容性好的特点,极大的满足了移动用户的使用需求,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