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现状分析及预测
【6h】

我国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现状分析及预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研究

1.2.2 家庭生活CO2排放研究

1.2.3 节能减排政策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论文结构

2 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2.1 我国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分析

2.1.1 生活能源消费比重

2.1.2 生活能源消费结构

2.1.3 城镇和乡村生活能源消费对比分析

2.2 城市、镇和乡村三区域分解研究

2.2.1 分解方法及数据来源

2.2.2 液体能源分解

2.2.3 气体能源分解

2.2.4 固体能源分解

2.2.5 电力分解

2.2.6 热力分解

2.2.7 新能源与生物质能分解

2.3 主要发达国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特征分析

2.3.1 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

2.3.2 欧洲地区(英国、德国、法国)

2.3.3 东亚地区(日本、韩国)

2.4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家庭用能差异分析

2.4.1 住宅面积

2.4.2 住宅分项能耗

2.5 小结

3 家庭CO2排放现状分析

3.1 推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3.2 我国家庭CO2排放特征

3.3 城市、镇和乡村家庭CO2排放特征分析

3.3.1 城市

3.3.2 镇

3.3.3 乡村

3.4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CO2排放特征比较

3.4.1 人均家庭CO2排放量

3.4.2 家庭CO2排放结构

3.4.3 电力间接排放系数

3.4.4 热力间接排放系数

3.5 小结

4 我国人口总数和城镇化发展趋势预测

4.1 人口推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4.2 生育率推算

4.3 死亡率推算

4.4 流动人口推算

4.5 预测结果

4.6 小结

5 我国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情景预测

5.1 情景设定

5.1.1 北美情景

5.1.2 欧洲情景

5.1.3 东亚情景

5.1.4 政策情景

5.2 结果分析

5.2.1 北美情景

5.2.2 欧洲情景

5.2.3 东亚情景

5.2.4 政策情景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增长趋势尤为显著,未来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还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因此,系统研究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现状,合理预测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发展趋势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家庭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首先,对2000~2012年我国家庭能源消费量按照城市、镇和乡村进行了分解,并分别推算了城市、镇和乡村家庭CO2排放量,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2000~2012年城市、镇和乡村家庭能源消费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市和镇家庭能源消费量增长趋势尤为显著。城市、镇和乡村家庭消费的固体能源比重差异显著,城市家庭消费的固体能源比重最少,乡村最多。乡村家庭消费的传统生物质能比重虽然逐渐降低但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城市家庭CO2排放最多,乡村其次,镇最少。城市人均家庭CO2排放最多,镇其次,乡村最少。2012年我国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88kgce/人,仅相当于同年日本和韩国的2/3,英国、法国和德国的1/2,美国和加拿大的1/3。2012年我国家庭人均CO2排放量为802kg/人,是同年美国的1/4,英国和德国的1/3,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的1/2,与法国的人均CO2排放相当。
  其次,运用人口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流动的前提下,预测了我国2050年以前城市、镇和乡村分年龄性别人口情况。205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3.5%。全国人口总数将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人口峰值将出现在2026年,届时总人口数将达到14.2亿人。到2050年城市、镇和乡村人口数将分别达到58423万人、36321万人和34115万人。
  最后,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参照不同国家发展经验分别设定了北美情景、欧洲情景和东亚情景以及充分借鉴各国经验的政策情景。2050年政策情景中全国家庭能源消费量将达到53752104tce,仅相当于东亚情景的2/3,欧洲情景的1/2和北美情景的1/3。2050年政策情景中家庭CO2排放量将达到118466104t,仅相当于东亚和欧洲情景的1/2、北美情景的1/3。
  综上所述,在北美情景、欧洲情景和东亚情景下,家庭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量都将显著增加,通过综合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取政策发展情景,家庭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量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