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取得时效适用范围研究
【6h】

取得时效适用范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1取得时效及其适用范围的基本理论

1.1取得时效与取得时效适用范围的涵义

1.1.1取得时效的涵义

1.1.2取得时效适用范围的涵义

1.2取得时效及其适用范围的历史演变

1.2.1取得时效及其适用范围的产生

1.2.2取得时效及其适用范围的发展

1.3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1.3.1占有

1.3.2取得时效期间

2所有权取得时效

2.1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

2.1.1遗失物所有权取得时效

2.1.2埋藏物所有权取得时效

2.2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

2.2.1未登记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

2.2.2 已登记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

3他物权取得时效

3.1用益物权取得时效

3.1.1基地使用权取得时效

3.1.2农地使用权取得时效

3.1.3邻地使用权取得时效

3.2担保物权取得时效

3.2.1抵押权取得时效

3.2.2留置权取得时效

3.2.3质权取得时效

4其他财产权取得时效

4.1无形财产权取得时效

4.1.1传统知识产权取得时效

4.1.2商业秘密权、商号权等权利取得时效

4.1.3新型权利取得时效

4.2准物权取得时效

4.2.1矿业权取得时效

4.2.2渔业权取得时效

4.2.3水权取得时效

4.3婚前个人财产权取得时效

5我国取得时效适用范围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5.1法缺陷

5.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的缺陷

5.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中的缺陷

5.2立法建议

5.2.1所有权方面

5.2.2他物权方面

5.2.3其他财产权方面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时效制度是民法的一项古老而重要的法律制度之一,时效包括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由于受到前苏联时效制度立法模式的影响,在1986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仅规定了诉讼时效,而未将取得时效包含其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学者对这一制度的意义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中涉及了取得时效的内容。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并没有将取得时效制度纳入其中。这说明如何将这一制度妥善的移植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主要研究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问题,以期对我国的民事时效制度的完善有一点借鉴意义。 本文运用了法解释学、历史研究和法经济学的方法对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分别是: 第一章论述了取得时效及其适用范围的基本理论。本章从取得时效的涵义、适用范围的涵义、历史演变及其构成要件四方面进行阐述。 第二章阐述了所有权取得时效。本章认为,目前争议较大的遗失物所有权、埋藏物所有权在特定情形下可以适用取得时效。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应区分情况分别对待。未登记不动产所有权适用取得时效已无异议,建议将已登记不动产所有权纳入到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中。 第三章着重探讨了他物权取得时效。本章认为,用益物权包括基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和邻地使用权,这三种权利在不同程度上有适用取得时效的余地。由于担保物权中的抵押权不符合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因此没有适用取得时效的可能性。而质权制度中质权善意取得与取得时效有稍许相似之处,可以认为质权有适用该制度的可能。新颁布的物权法中规定的留置权属于债权的留置权,符合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可以适用取得时效制度。 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其他财产权取得时效。除了顾客权之外,由于无形财产权和准物权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不能适用取得时效。笔者主张合法同居期间的婚前个人财产权可以适用取得时效,并且论述了可以适用的理由。 第五章重点检讨了我国取得时效适用范围的立法缺陷,并对如何完善我国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提出了立法建议。当然,这些建议是否真正可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徐俊杰;

  •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科 民商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费艳颖,罗海山;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民法;
  • 关键词

    民法; 时效制度; 适用范围; 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