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穴与相应脏腑同源性物质基础——“太溪”穴与肾脏的蛋白同源性研究
【6h】

原穴与相应脏腑同源性物质基础——“太溪”穴与肾脏的蛋白同源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文献综述 太溪穴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实验一 电针刺激大鼠

实验二 双向凝胶电泳

结 果

分析讨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中英文缩略表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分析研究大鼠肾经原穴所在部位组织与相应脏腑组织在针刺前后蛋白质组分变化的规律,探索其相互关系,从而揭示原穴-脏腑之间在蛋白质方面的同源关系。
   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针刺“太溪”穴组,每组6只。每日上午九时,将针刺组大鼠装入布袋,电针针刺双侧“太溪”穴,施以疏密波,频率2Hz,强度以大鼠后肢出现微微抽动,但动物保持安静为度,留针20min,每日1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将大鼠用10%水合氯醛(0.4ml/100g)麻醉,冰生理盐水心脏灌流,取出肾脏及“太溪”穴部位和非穴位约1.5×1×0.5mm3组织,使用裂解液提取穴位、非穴位及肾脏组织蛋白,以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使用ImageMasterTM2D Platinum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像。选择主要蛋白点胶内酶解,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蛋白质、并对数据库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1.通过Imager MasterTM2Dplatinum软件匹配非穴位与“太溪”穴位部位组织的蛋白,得到8个差异点。
   2.空白组“太溪”穴与针刺组“太溪”穴组织通过蛋白匹配,有明显差异。
   3.在非穴位与肾脏之间匹配到10对相关蛋白点,但较穴位与肾脏的相关点要少。
   4.“太溪”穴与肾脏之间检测到13对相关蛋白质,要多于非穴位与肾脏之间的相关蛋白。
   5.匹配针刺组肾脏组织样品与针刺组“太溪”穴组织中的蛋白信息,得到20对相关蛋白点。
   6.匹配空白组肾脏与针刺组肾脏的蛋白信息,得到9个3倍差异点。
   7.通过质谱分析,在针刺组的“太溪”穴部位组织和肾脏组织样品胶图中找到同一种蛋白-NAD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NAD—IDH)。
   结论:
   通过将双向凝胶电泳得到的胶图用Imager MasterTM2Dplatinum软件进行匹配,我们可以看出非穴位与“太溪”穴位部位组织的蛋白组成有所不同;非穴位肾脏之间也有相关蛋白质,但较穴位与肾脏的相关点要少;而在穴位接受针刺信号后,与肾脏的相关蛋白又会多于针刺前,并有9个蛋白点在表达量上达到3倍差异。我们可就此推论,在穴位与肾脏之前存在着非穴位与肾脏之间所没有的特有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有可能就是“太溪”穴在接受针刺信号后对肾脏产生效应的物质基础。
   在正常组肾脏和针刺组肾脏之间得到9个3倍差异点。对其进行挖点,胶内酶解,质谱分析,得到一个蛋白点的肽指纹图谱(针刺组肾脏SD胶上的ID300的蛋白点),所得到的多肽峰值通过BLAST(网址为)进行数据库(NCBI)查询,通过选择参数,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发现此蛋白点与NAD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序列一致,从而确定此蛋白为NAD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此点在针刺肾脏前后,在浓度呈3倍差异,我们就此可以推论,NAD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作为一种非解剖结构和组织胚胎学所能见到的生物大分子,有可能是“太溪”穴对肾脏发生特异性效应的相关蛋白质,是原穴与脏腑之间同源性的物质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