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拉杆式皮肤扩展器与传统方法闭合下肢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后创面的疗效研究
【6h】

拉杆式皮肤扩展器与传统方法闭合下肢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后创面的疗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钩针拉杆式皮肤伸展器的组成

1.4 术前患者的准备

1.5 手术方法

1.6 术后一般处置

1.7 临床治疗评价指标

2 数据处理方法

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研究对象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

讨论

1 骨筋膜室综合征

1.1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念

1.2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的发病机制

1.3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

1.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2 皮肤伸展器的原理

3 传统皮肤伸展器的缺点

4 新型拉杆式皮肤伸展器的优点

5 拉杆式皮肤伸展器的研究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皮肤伸展术的发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拉杆式皮肤扩展器与传统方法闭合下肢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比研究,为临床医生安全高效的闭合创面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参考意见。
  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病房2014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因外伤所致的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切开减压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4例患者,根据病人行切开减压治疗后切口闭合所选择的方式的不同,将所有被纳入的研究对象分成皮肤伸展器治疗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进行比较。其中皮肤伸展器治疗组包含:男2例、女3例;组内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3.8±16.7岁,其减压手术后的切口均为高张力切口;传统方法治疗组包含:男5例、女4例,组内年龄10-78岁,平均年龄46.8±21.8岁;减压手术均形成为高张力切口。本次研究运用回顾性分析,针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面形成时间等基本情况及闭合创面所用的手术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术后创口换药次数、筋膜室切开后继续住院天数、切口愈合评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植皮率等临床情况进行比较。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计量资料,均使用(x)±s及百分数进行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性;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时,我们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所得出的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通过对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减压术后至创面闭合前的时间(即创面形成时间)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通过对两组病人在闭合创面所用的手术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术后创口换药次数、筋膜室切开后继续住院天数、切口愈合评分等方面比较时发现,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使用皮肤伸展器组与未使用皮肤伸展器组在手术时间上未使用皮肤伸展器组耗时少于使用皮肤伸展器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术后创口换药次数、筋膜室切开后继续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皮肤伸展器组少于未使用皮肤伸展器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切口愈合评分方面,皮肤伸展器组也优于未使用皮肤伸展器组,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植皮率方面,皮肤伸展器组也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拉杆式皮肤扩展器能够通过有效利用皮肤的粘弹性,充分伸展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切口两侧的皮肤,从而可以获取到更多的额外皮肤,使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术后切口在低张力下闭合的理想得以实现,从而降低了以往传统治疗方法的植皮率,以及二期皮片植皮手术所带来相关并发症和手术风险,减少了病人住院期间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多次手术治疗的痛苦。该治疗技术具有操作流程便捷、对组织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等优势,并为闭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术后的切口,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