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麻醉方法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的影响
【6h】

不同麻醉方法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研究一、中度镇静联合局部表面麻醉与单纯局部表面麻醉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情况的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实验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2.1.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的发热率

2.3生命体征

2.4医生和病人的满意度

(三)讨论

(四)结论

研究二、中度镇静下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与喉麻管喷雾表面麻醉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情况的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验方法

1.3记录数据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2.1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的发热率

2.3生命体征

2.4患者和医生满意度

(三)讨论

(四)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和意义: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B)提供适当的镇静和局部表面麻醉已成为现今主流,但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比如镇静状态下,由于咳嗽反射被抑制,咳嗽次数减少使得痰液、口咽分泌物、检查中额外局麻药和冲洗液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这可能增加了FB后出现发热的几率。另外,经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具有良好的局部麻醉效果广泛应用于FB中,但是这是一种涉及出血和气管粘膜损伤风险的侵入性技术,可能诱发炎症反应、增加细菌入血和继发感染的机会,从而可能增加发热的几率。FB后发热经常被国内外研究报道,但我们查阅文献发现,并没有关于麻醉方法对FB后发热影响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的麻醉方法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的发热情况,最终以明确中度镇静措施及环甲膜穿刺麻醉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的影响。
  研究一、中度镇静联合局部表面麻醉与单纯局部表面麻醉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情况的研究。
  目的:明确中度镇静措施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的影响。
  方法:患者分为中度镇静联合局部表面麻醉组(A组)和局部表面麻醉组(B组)。A组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中度镇静联合喷雾气道表面麻醉状态下,内镜检查医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B组患者非镇静状态,仅在喷雾气道表面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主要评估指标为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24小时内发热情况,次要评估指标为检查中T1(检查前)、T2(纤维支气管镜过隆突时)、T3(检查结束时)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咳嗽次数、检查后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A组与B组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的发热率,开始发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体温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的HR在T2时间点较A组快,有显著差异(P<0.05),SpO2在T1、T2、T3时间点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的MAP在T2、T3时间点较A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检查过程中的咳嗽次数A组少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检查后医生及患者满意度A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中度镇静措施不增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的风险。同时,获得较高的患者和医生满意度。
  研究二、中度镇静下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与喉麻管喷雾表面麻醉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情况的研究。
  目的:明确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的影响。
  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环甲膜穿刺表麻组(C组)和喉麻管喷雾表麻组(D组),C组患者经环甲膜穿刺施行气道局部表面麻醉,D组患者经喉麻管喷雾施行气道局部表面麻醉。待表面麻醉充分后,在中度镇静下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主要评估指标为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24小时内发热情况,次要评估指标为检查中T1(检查前)、T2(纤维支气管镜过隆突时)、T3(检查结束时)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咳嗽次数、检查后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分析C组与D组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率,开始发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体温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检查前)、T2(纤维支气管镜过隆突时)、T3(检查结束时)时间点两组患者的HR、SpO2、MAP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检查中咳嗽次数及瑞芬太尼使用量C组少于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检查后医生及患者满意度C组高于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不增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的风险,获得较高的患者和医生满意度。
  小结:中度镇静措施及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方法均不增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发热的风险。两种麻醉方法的患者及医生满意度高,同时也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