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结肠癌患者与结肠癌大鼠肠道菌群的比较分析
【6h】

结肠癌患者与结肠癌大鼠肠道菌群的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大鼠动物模型整体观察

2. 病理学分析

3. 临床粪便样品细菌DNA提取、PCR扩增

4.通过PCR-DGGE 对临床患者粪便样品的分析

5.PCR-DGGE 对结肠癌大鼠粪便样品分析

6. CRC大鼠模型粪便细菌基因克隆鉴定结果

7.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RC大鼠模型肠上皮MUC2的表达

8. real-time PCR检测正常大鼠对照组和CRC大鼠模型组结肠 mRNA表达MUC2水平的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结直肠癌与肠道微生态

致谢

展开▼

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指人体、动物体结肠直肠部位发生的癌症,主要由肠粘膜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引起,同时这种增殖异常细胞具有侵袭和扩散能力[1],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的发展,结肠癌与肠道菌群之间关系得到更多的关注。由化学致癌诱导的结直肠癌模型与正常组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因此癌症动物模型与癌症病人的肠道菌群特点可能有相关性。本论文拟比较由致癌物诱导的结肠癌大鼠,与临床结肠癌病人在肠道菌群上是否具有相似性。本课题对探索致癌物是否通过改变肠道菌群而促进癌症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检测肠道化学屏障的变化,初步探讨细菌对肠道损伤的机制。
  目的:
  确定结肠癌大鼠与结肠癌患者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建立致癌物-肠道微生态-癌症三者相互联系。
  方法:
  (1)收集临床结肠癌患者、正常人粪便。通过PCR-DGGE电泳技术检测正常人对比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差异。
  (2)采用致癌剂1,2-二甲肼盐酸盐(DMH)建立结肠癌动物模型。通过解剖对实验大鼠的粪便、肠组织样品进行收集,用于病理学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分析及免疫学分析,通过DGGE检测手段对动物模型中,结肠癌组与正常组间场内细菌差异之处进行分析。
  (3)通过对临床结肠癌肠道菌群差异分析,以及结肠癌大鼠模型与正常大鼠的肠道菌群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可能性致病菌。
  (4)结肠癌患者与结肠癌大鼠肠道菌群的比较分析。
  (5)免疫学角度验证MUC2在结肠癌中发挥作用。
  结果:
  (1)结肠癌临床患者、正常人肠道细菌种类具有明显不同。
  (2)成功建立大鼠动物模型,结肠癌大鼠、正常大鼠组间肠道细菌种类与患者组相似,同时具有明显不同。
  (3)结肠癌大鼠肠道内大量存在的有害细菌为拟杆菌门,在患者粪便中找出1个可疑性结肠癌致病菌埃氏拟杆菌(Bacteroides eggerthii)属于同一菌门,即存在相似性。
  (4)结肠癌疾病对肠道粘液MUC2具有下调抑制作用。
  结论:由致癌剂诱导的结肠癌大鼠与结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相似性。结直肠癌和肠粘液层间相互关系,为后续的疾病预防、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思路。

著录项

  • 作者

    李俊媛;

  • 作者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
  • 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辛毅;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肠肿瘤;
  • 关键词

    结肠癌; 病理学; 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