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失眠患者及习惯性短睡者前注意状态下新异刺激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6h】

原发性失眠患者及习惯性短睡者前注意状态下新异刺激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人口学资料

2.神经心理测验

3.三组被试的波幅比较

4.三组被试的潜伏期比较

5.相关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失眠症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失眠被定义为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维持困难、醒后无恢复感或睡眠质量差,并伴有日间功能损害,如警觉性降低、乏力、疲劳、烦躁不安等症状。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以单纯的失眠症状为主,排除了物质、精神疾病及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失眠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过度觉醒是导致失眠的核心。大量研究表明失眠患者存在皮层的过度觉醒,但对其大脑信息加工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前注意加工存在争议。习惯性短睡者(Habitual ShortSleepers,SS)是指习惯性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健康人。目前对该类人群的关注相对较少,已有研究表明其新异刺激加工异常。本课题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和P3a成分,在被动注意任务条件下,探讨PI患者及SS新异刺激的前注意及注意朝向反应加工是否异常,以及PI患者新异刺激加工的MMN、P3a波幅与其过度觉醒是否相关。
  方法:
  本研究包括23例原发性失眠患者(PI)、10例习惯性短睡者(SS)及20例正常对照者(Good Sleepers,GS),三组被试的年龄、性别相匹配。在进行脑电记录前,三组被试均需完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过度觉醒量表(HAS)、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研究采用新异oddball范式,刺激序列包括“标准刺激”(600Hz纯音,频率为80%)、“偏差刺激”(700Hz纯音,频率为10%),和“新异刺激”(80个自然环境声音,频率为10%)。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忽略双耳的声音刺激,集中注意力观看无声电影。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RANOVA)对额区F3、Fz、F4电极点和中央区C3、Cz、C4电极点提取的MMN、 P3a的平均波幅和潜伏期数据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PI患者的MMN及P3a波幅与其HAS量表得分进行分析。
  结果:
  1.三组被试的MMN波幅组间主效应不显著(F(2,50)=0.490,p=0.615),脑区×半球×组别交互效应显著(F(4,100)=2.868,p<0.05),进一步分析提示:GS组:左额区低于中间额区(p=0.011)、左中央区低于中间中央区(p=0.003)、左中央区低于右中央区(p=0.023); SS组,中间额区低于中间中央区(p=0.028)。
  2.三组被试的P3a波幅组间主效应不显著(F(2,50)=0.387,p=0.681),脑区×组别交互效应显著(F(2,50)=9.504,p<0.01),进一步分析提示:GS组,额区高于中央区(p<0.01); SS组,额区高于中央区(p<0.01)。
  3.三组被试的MMN潜伏期组间主效应(F(2,50)=0.128,p=0.880)不显著。
  4.三组被试的P3a潜伏期组间主效应(F(2,50)=8.121,p<0.01)显著,进一步分析提示:PI组较GS组延长(p<0.01),SS组与PI组及GS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s>0.05)。
  5.PI患者MMN及P3a的波幅与其HAS量表得分无显著相关性(ps>0.05)。
  结论:
  原发性失眠患者新异刺激的前注意加工无异常,注意朝向反应加工的波幅无异常,潜伏期延长;习惯性短睡者新异刺激加工无异常。原发性失眠患者新异刺激加工的偏侧化消失。原发性失眠患者新异刺激加工的MMN、P3a波幅与其过度觉醒无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