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与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h】

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与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方法

3、TUPKRP手术方法

4、诊断标准

5、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

2、患者TUPKRP术后尿路感染总体发病率

3、患者TUPKRP术后尿路感染单因素分析

4、患者TUPKRP术后尿路感染多因素分析

5、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长对TUPKRP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三、讨论

1、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

2、TUPKRP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

3、TUPKR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4、年龄

5、糖尿病

6、术前尿潴留行留置导尿

7、术后拔管时间

8、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间

9、手术时间

10、术者技能

四、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及其防治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菌谱及抗药性变迁直接影响着对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病原菌的特性与抗药性决定了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困难原因中最为常见的良性疾病是前列腺增生症,它随着年龄的增高症状更加明显。当患者具备手术指征且全身情况能够耐受手术时,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TUPKRP(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适用于大多数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具有多种优点,已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但困扰泌尿外科医生的问题依然是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因此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与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为治疗尿路感染时抗生素的选择与预防术后尿路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和肾内科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114例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为一般尿路感染,36例为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114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具备尿培养检查的患者为88例,分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215例,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21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88例尿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占87.5%,革兰阳性球菌占12.5%,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占64.8%,是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所有大肠埃希菌42.1%,其它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4%、粪肠球菌8%、奇异变形杆菌5.7%。88例细菌样本多重耐药率总体达48.9%,对左氧氟沙星与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2%、47.7%,未见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73.7%、59.6%、22.8%、14%、5.3%,未见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可用于预防及经验性用药。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为16.7%,其中患者年龄(≥70岁)(OR=3.408,P=0.008)、合并糖尿病(OR=2.930,P=0.038)、术前因尿潴留行留置导尿(OR=3.749,P=0.003)、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5 d)(OR=2.424,P=0.042)是TUPKRP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48h)(OR=0.410,P=0.032)是TUPKRP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尿路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经验用药宜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TUPKRP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70岁)、糖尿病、术前导尿、术后拔管时间(>5 d),保护因素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48h)。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