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特超级双相不锈钢UNS S32707时效析出行为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6h】

特超级双相不锈钢UNS S32707时效析出行为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课题研究背景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1.1双相不锈钢简介

2.1.2双相不锈钢的发展趋势

2.2特超级双相不锈钢UNSS32707简介

2.2.1腐蚀性能

2.2.2力学性能

2.2.3典型应用领域

2.3特超级双相不锈钢的组织特点

2.3.1特超级双相不锈钢中常见析出相

2.3.2特超级双相不锈钢析出热力学

2.3.3特超级双相不锈钢析出动力学

2.4双相不锈钢的腐蚀性能

2.4.1双相不锈钢的耐点腐蚀性能

2.4.2双相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2.4.3析出相对点腐蚀和晶间腐蚀的影响

2.5文献评述

第3章热力学计算及固溶处理制度探索

3.1热力学计算

3.1.1 Thermo-Calc软件简介

3.1.2热力学结果与讨论

3.2氮对固溶处理制度的影响研究

3.2.1实验研究方案

3.3.2实验结果及讨论

3.3本章小结

第4章特超级双相不锈钢UNSS32707析出行为研究

4.1析出动力学(TTT)曲线的测定

4.1.1实验研究方案

4.1.2实验结果及讨论

4.2“鼻尖”温度下UNSS32707的析出行为及转变机制

4.2.1实验研究方案

4.2.2实验结果

4.2.3分析与讨论

4.3本章小结

第5章特超级双相不锈钢UNSS32707耐腐蚀性能研究

5.1.1实验研究方案

5.1.2实验结果与讨论

5.2时效时间对UNSS32707耐晶间腐蚀性能影响研究

5.2.1实验研究方案

5.2.2实验结果与讨论

5.3本章小结

第6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论文包含图、表、公式及文献

展开▼

摘要

双相不锈钢中奥氏体(γ)和铁素体(α)相比例相当,兼有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不锈钢的优良特性,实现了耐腐蚀性能与高强度的完美结合。特超级双相不锈钢UNSS32707比普通双相不锈钢具备更加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已经逐步成为部分昂贵的镍基合金和钛合金的替代材料。然而,高的Cr和Mo含量易使钢在较高温度下对二次相的析出更加敏感,严重降低钢的力学性能。同时二次相的析出也造成了周围基体贫Cr和贫Mo,恶化了钢的耐腐蚀性能。因此,研究UNS S32707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及其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十分必要,为钢的热处理和轧制等热加工成型过程的控制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系统地研究了UNS S32707的时效析出行为。利用阳极极化及电化学阻抗谱方法评价了时效析出对UNS S32707在3.5%NaCl溶液中的耐点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方法结合金相组织分析研究了时效析出对UNS S32707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时效析出行为与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钢在高温下形成的析出相为σ相,HCP相以及M23C6,σ相为主要析出相,其次为HCP相和M23C6,σ相和HCP相的最高析出温度分别为1050℃和1180℃。C和N元素抑制σ相的析出;Cr和Mo元素促进σ相的析出。 利用OM和SEM结合热力学计算确定了UNS S32707的固溶处理制度为1200℃保温1h,获得均匀的两相组织,确保二次相全部回溶到基体中。N含量的降低使α相比例增加,γ相比例降低,固溶处理温度降低50℃。 利用定量金相的方法,绘制了析出量为3%和7%的析出动力学(TTT)曲线,曲线均呈“C”型,“鼻尖”温度为950℃,相应的孕育期分别为100s和150s。在950℃时效时,σ相通过共析反应(α→γ2+σ)优先在α/α和α/γ边界析出,并向α晶粒内生长。随着时效时间延长,UNS S32707析出量不断增加,其增加的速率逐渐降低。时效6h后α被完全消耗,时效24h后σ相开始在初始奥氏体内部形核。时效初期,“胞状”结构中片层的σ相和γ2通过共析反应产生,随时效时间延长,“胞状”结构通过其边界的迁移而逐渐长大。时效30min-6h后,“胞状”结构中σ相由片层状断裂成小的片层或弯曲成长条状,然后转变成块状。大部分圆形的Cr2N粒子在σ/γ2界面处形成,N在γ2中的扩散和Cr在σ相中的扩散共同促进Cr2N的析出。长时间时效后,由于Cr2N和γ的界面能低,一些短棒状的Cr2N粒子也开始在γ/γ晶界处形核。由于α的快速消耗在α中没有Cr2N析出。 利用阳极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测定了时效处理前后UNS S32707在3.5%NaCl溶液的耐点蚀性能。随时效时间增加,σ相和Cr2N大量析出使周围基体和γ2贫Cr、Mo元素并形成贫化区域,为点蚀的萌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恶化了钢的耐点蚀性能。利用DL-EPR方法测定了时效析出对UNS S32707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随时效时间延长,再活化率Ir/Ia逐渐增大,表明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强,耐晶间腐蚀性能变差。这是由于UNS S32707在时效过程中形成了σ相和Cr2N。这些二次相都富含Cr和Mo元素,优先在晶界处形成,使得晶界附近区域的Cr和Mo不断扩散至晶界以满足二次相的形核与长大,造成晶界附近的区域贫Cr和贫Mo,使得钢晶间腐蚀发生。时效6h后,“胞状物”消失,晶间腐蚀敏感性迅速降低。σ相在γ/γ边界的增多与σ相和Cr2N在初始奥氏体内部的析出使时效12h和24h后试样晶间腐蚀敏感性迅速增强。然而时效48h后,Cr和Mo从基体扩散到贫化区的速率大于析出相成核和生长所消耗Cr和Mo的速率,晶间腐蚀敏感性又有所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