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下中国农村孝亲行为的研究
【6h】

当下中国农村孝亲行为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选题的依据和目的

1.1.1 选题的依据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的研究

1.2.1 国内关于孝道的研究

1.2.2 国外关于孝道思想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孝道的学理分析

2.1 孝的语义演化

2.2 孝道产生的根源

2.2.1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孝道形成的直接原因

2.2.2 个体家庭是传统孝观念产生的前提条件

2.2.3 血缘宗法等级制是孝道产生的社会基础

2.3 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

2.3.1 供养父母、敬爱父母

2.3.2 精神赡养

2.3.3 传宗接代

2.3.4 孝丧和孝祭

2.3.5 祭祖耀祖

2.4 传统孝道的局限性及其存在的价值合理性

2.4.1 传统孝道的局限性

2.4.2 传统孝道的合理性

第3章 当下农村孝亲行为调查现状的结果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农村孝亲行为的现状

3.2.1 农民的孝亲意识

3.2.2 当下农民对孝亲行为的理解

3.2.3 孝亲行为状况研究

3.3 当下农村孝亲践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物质满足方面存在的孝问题

3.3.2 精神关怀方面存在的孝问题

3.3.3 安葬祭祀方面存在的孝问题

3.4 影响当下农村孝亲行为的原因分析

3.4.1 历史批判和“左”的思想影响

3.4.2 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权威受到严重的冲击

3.4.3 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供养能力的制约

3.4.4 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的影响

3.4.5 教育的缺失

3.4.6 家庭观念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4章 激励当下农村新时期的孝亲行为的对策

4.1 激励当下新型孝亲观念的重要性

4.1.1 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

4.1.2 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和谐发展

4.1.3 有利于现代社会家庭和睦与子女教化

4.1.4 有利于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4.2 培养新型孝亲观念

4.2.1 传统孝德具备合理的精神内核

4.2.2 孝亲作为一种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

4.3 新型孝亲观念的基本原则

4.3.1 和谐性原则

4.3.2 民主原则

4.3.3 注重感情性原则

4.3.4 高度自律性原则

4.4 新型孝亲观念的基本内容

4.4.1 孝敬

4.4.2 平等

4.4.3 共享

4.4.4 和谐

4.5 建立新型孝亲观念的根本途径

4.5.1 大力发展生产力

4.5.2 加强现代孝亲观念的宣传教育

4.5.3 用法律为“孝’’教育护航

4.5.4 加强政府及其政策引导

4.5.5 积极开展孝文化活动

第5章 结论

5.1 孝的发展历程

5.2 发扬传统孝道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A 农村孝亲行为调研问卷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著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孝作为道德规范,不仅具有无形的约束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且具有社会批判与建设的力量,它可使家庭和谐、社会祥和、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老龄化时代到来,家庭伦理关系不尽和谐的今天,我们必须古为今用,汲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并结合新的时代精神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孝道。重建新型孝道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法制保障力度和激励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等。
  本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追述了孝道的起源,孝道产生的条件及孝道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的新特点以辽宁省农村为例,论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孝亲行为的现状,本研究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到农民居住的地方,深入了解辽宁省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当中存在的传统孝道的流失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更加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的生活,使他们能有一个和谐安详的晚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