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应力释放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研究
【6h】

基于应力释放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损失研究现状

1.2.1 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1.2.2 预应力损失的预测计算方法

1.3 有效预应力检测研究现状

1.3.1 基于结构动力性能检测有效预应力的发展及现状

1.3.2 基于应力释放法检测有效预应力的发展及现状

1.3.3 其它检测有效预应力方法的发展及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

2.1 概述

2.2 钢筋应力释放法

2.2.1 切断普通受力钢筋法

2.2.2 打磨削减普通受力钢筋法

2.3 开槽法

2.3.1 圆弧形开槽法

2.3.2 直线形开槽法

2.4 钻孔法

2.4.1 通孔法

2.4.2 盲孔法

2.5 钢束有效预应力分析

2.5.1 基本假定

2.5.2 有效预应力与混凝土表面正应力关系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力释放法数值分析

3.1 概述

3.2 有限元分析方法基本原理

3.2.1 有限元方法

3.2.2 单元位移函数

3.3 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单元介绍

3.3.2 单元生死

3.3.3 预应力混凝土建模方法

3.3.4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3.4 盲孔与通孔条件下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3.4.1 基本假定

3.4.2 分析模型建立

3.4.3 通孔与盲孔条件下的应力分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钻孔法的应力释放规律研究

4.1 概述

4.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4.2.1 分析模型尺寸

4.2.2 模型参数

4.2.3 有限元模型

4.3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底孔边应力分析

4.4 孔深对孔边应力释放规律的影响

4.5 孔径对应力释放规律的影响

4.5.1 以绝对位置为测点的应力释放规律分析

4.5.2 以相对位置为测点的应力释放规律

4.6 偏心距对应力释放规律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建立内应力,预应力钢筋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重要受力部分,预应力钢筋预应力的失效与否直接关系到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而评价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工作性能的关键是调查预应力钢筋的的实际有效预应力,因此,有效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有效预应力具有重大工程意义,不论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设计、计算,还是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结构的承载力评定都具有不可缺少的指导性作用。
   本文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对应力释放法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进行了研究,主要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从理论上论证了基于应力释放法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的可行性,并阐明根据应变测量结果推算预应力钢筋有效预应力计算公式。
   (2)研究了通孔及盲孔在不同预应力值条件下,孔边轴向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通孔与盲孔对孔周边混凝土的影响,轴向的影响程度要明显大于横向的影响程度;通孔与盲孔对周边混凝土轴向应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相似,根据钻孔法基本原理,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钻孔测量混凝土有效预应力时,不需要钻通孔,以减少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害。
   (3)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简支梁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在梁底跨中位置钻孔前的梁体轴向应力以及预应力钢筋应力分布情况,钻孔后孔边应力分布规律,定义了应力扰动概念,用以表征应力释放值大小,研究了钻孔深度、钻孔孔径,偏心距对轴向应力释放规律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①未开孔前,在2个梁宽范围内,梁底轴应力沿轴向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跨中位置梁底轴向应力最小;开孔后,孔边应力出现零值,沿轴向逐渐增大;钻孔前后,轴向应力突变发生在孔边缘,随离钻孔中心距离增大,两条应力曲线基本重合;
   ②在应力释放的影响范围内,每一定点都对应一个应力扰动最大值,每一个应力扰动最大值对应一个钻孔深度且与该梁体的受力状态无关,即该钻孔深度为该测点的最佳孔深。
   ③离钻孔中心某一特定的点,应力扰动值与孔径呈抛物线关系,随孔径的增大,应力扰动值不断增大;增大钻孔孔径不改变应力释放的影响范围;
   ④保持与孔边相对位置不变的点,随孔径的增大,该点应力扰动值不断增大;应力扰动与与孔径对应关系较好,可以用Y=KX+b函数拟合;
   ⑤在钻孔深度、孔径保持不变条件下,距钻孔中心一特定的测点,应力扰动值随偏心距e的增大而增大,并呈线性规律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