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以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为例
【6h】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以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过程

(四)统计方法

三、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现状分析

(一)指导行为频率较高

(二)教师主动指导行为为主

(三)指导方式的特征

(四)指导身份以教育者为主

(五)教师指导关注点倾向于游戏材料

(六)教师指导效果以正向效果为主

四、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指导频率过高,指导效果不佳

(二)游戏过程中偏重教师主导

(三)教师指导方式失当

(四)教师指导权威性占主要地位

五、教育建议

(一)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

(二)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三)教师适当改变指导方式

(四)教师做好角色定位。变教育者为游戏者

六、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角色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从而引起了教师的普遍重视。同时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恰当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也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教师对角色游戏正确的指导有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与社会性发展。中班幼儿因其自身特点,更需要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加以引导,从而提高其游戏水平。本研究剖析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提高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提供依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地教育建议,给幼儿园一线教师以参考。
  本研究选取了大连市某公立幼儿园的4个中班,并对其8名带班教师指导行为进行观察研究。
  本研究以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对观察收集的材料进行梳理、统计,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研究从教师指导行为的频率、激发指导行为的主体、教师指导方式特征、指导身份、指导关注点、指导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指导频率过高,但指导效果不佳;教师多以自己的意愿对幼儿进行指导,幼儿被动接受;命令性语言指导和阻止型动作偏多,积极态度指导偏少;教师指导权威性占主要地位。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尊重幼儿自身的游戏意愿,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指导方式上做适当的改变;教师做好角色定位,变教育者为游戏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