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电工技术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6h】

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电工技术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研究概述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自信心

2、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与当前高职教育对象的错位。

(四)高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2、教学内容缺乏科学系统性

3、教师教学问题严重

4、实验和实训流于形式

(五)探究电工技术课程的PBL模式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有助于高职教育思想理念的转变

3、可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4、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5、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研究方法、创新点

二、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内容诠释

(一)基于项目的学习

1、项目学习的含义

2、项目学习的基本特点

3、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构成

4、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特征

5、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二)探究式学习模式

1、探究式学习的含义

2、探究式学习的特征

3、探究式学习的要素

(三)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4、多元智力发展理论

三、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要素

1、学习者特征分析

2、确定学习目标

3、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4、项目设计

5、布置项目

6、探究学习

7、学生成果展示

8、管理与指导

9、总结与强化练习

10、教学评价

(二)构建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关键——项目设计与实施

1、项目设计应符合学生的特点

2、项目设计应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3、项目设计应架构有效的交流平台

4、项目设计应关注媒体选择

5、项目实施中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依存性

6、实施项目的关键——协作学习

(三)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原则

1、双主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激励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创造性原则

6、适用性原则

7、优效性原则

四、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

(一)实验对象

(二)实验目的与设计

(三)研究时间安排

(四)实验前准备

(五)实施实验

1、学习者特征分析

2、确定学习目标

3、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4、学习项目设计

5、媒体选择

6、成果展示与评价

7、总结与反思

(六)实验结束后统计处理

1、问卷调查

2、学生课堂观察量表

3、学生设计制作作品的情况

(七)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1、效果分析

2、结果表明

3、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八)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思考

1、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2、评价方式的转变

3、总结评估

4、调查测评

(九)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PBL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模式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增加和提高

3、自下而上的探索与自上而下的推广相结合

4、外延拓展和内涵深化相结合

5、学习模式的理性化程度有待提高

6、要善于整合优化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规模日趋庞大,积极探索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的办学特色与质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把学科本位的评价观念转向能力本位的评价观念,成了目前高职教育的迫切要求。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应用性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电工技术课作为高职院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更是关系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能否形成的关键。针对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本文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根据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基于高职办学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构建了基于项目(PBL)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提出了初步的教学策略,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上网查询等方法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电工技术课程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实践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形成教学思路,建立研究提纲。本研究为目前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实践平台,不仅为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提供了开端,而且对于探讨高职框架下教学模式、推动我国的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