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数学模型分析非典型肺炎预防和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6h】

用数学模型分析非典型肺炎预防和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代理获取

目录

§1引言

§2常见模型简介

2.1.模型Ⅰ(S-I模型)

2.2.模型Ⅱ(S-I-S模型)

2.3.模型Ⅲ(S-I-R模型)

§3非典型肺炎在北京的传播和发展过程

3.1.非典型性肺炎病症简介

3.2.“非典”在北京传播和发展的回顾

1.发展初期

2.发展中期

3.发展后期

§4数学模型与研究结果

4.1.“非典”传播特征和数学模型

4.2.研究结论

致谢

英文摘要(Abstract)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该文以近期严重的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中国传染和发展整个过程的调查研究,利用时滞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并得出结论充分说明有关非典型肺炎预防和隔离措施的有效性.该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叙述了非典型肺炎在北京大约三个月的时间中传染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中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在非典型肺炎流行的各阶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2)设置参数,利用时滞微分方程讨论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和传染期,研究在无任何预防和隔离措施的假想情况下非典型肺炎传染和发展的终极状态,充分说明政府采取的有关非典型肺炎预防和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3)借助计算机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从数值上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在无任何预防和隔离措施的情况下,感染非典型肺炎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主要取决于基本传染数,即每个非典型肺炎患者在整个病程中的平均传染人数.此外,给出了数学模型的参数分析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