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下肢动脉损害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6h】

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下肢动脉损害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主要疾病的诊断标准

三、临床指标

四、双下肢超声检查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二、三组患者临床指标

三、三组患者股动脉超声结果比较

四、三组患者胭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超声结果比较

五、心血管患者年龄与下肢动脉超声各项指标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本次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不同年龄阶段的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对181例诊断为双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第1组(60-69岁),第2组(70-79岁),第3组(80岁以上)。全部病人以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双下肢动脉内径、内膜、斑块及血流指标,同时记录患者的疾病史,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TG、TC、HDL-C、LDL-C)、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尿酸(UA)等实验室指标。
  结果:
  方差分析表明:在所有老年心血管病人中,随着年龄的递增,脑血管病患病率、FBG、Scr、BUN、Cys-c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左、右股动脉分叉前和分叉后及左、右腘动脉随增龄逐渐加重(P<0.05);斑块比较:左、右股动脉分叉前和分叉后、左、右腘动脉、左、右胫后动脉及右足背动脉随增龄逐渐增多(P<0.05);血流速度比较:左足背动脉峰速,左、右下肢动脉收缩期峰速减低百分率随增龄逐渐增加(P<0.05)。相关分析表明:年龄与左、右股动脉分叉前和分叉后狭窄程度、斑块,左、右腘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左、右胫后动脉斑块,右足背动脉斑块,左足背动脉峰速,左、右下肢动脉收缩期峰速减低百分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左、右股动脉分叉前、分叉后狭窄程度、斑块,左、右腘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左、右胫后动脉斑块,左、右下肢动脉收缩期峰速减低百分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下肢动脉损害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且年龄是下肢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的狭窄程度、斑块和血流速度是评价年龄对下肢动脉硬化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年龄对双下肢动脉硬化的作用呈对称性分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