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OCT测量10-12岁近视儿童黄斑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6h】

OCT测量10-12岁近视儿童黄斑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高度近视眼的眼部生物学特征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用OCT测量10-12岁近视儿童黄斑区厚度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眼别、等效球镜度数(SE)、眼轴长度(AL)的关系。
  方法:
  用德国海德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型号:Spectralis HRA+OCT)的黄斑厚度地形图扫描模式扫描测量160例(320眼)年龄为10-12岁儿童的黄斑区厚度,获得黄斑厚度地形图,并用瑞士HAAG-STREIT公司的LENSTARLS900人工晶体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Topcon电脑验光仪测定屈光度数。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分为:正视组:SE范围+0.50D~-0.25D;低度近视组:-0.25D≤SE<-3.00D;中度近视组:-3.00D≤SE≤-6.00D;高度近视组:SE>-6.00D。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别对年龄、性别、眼别、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长度和黄斑区厚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0-12岁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厚度(FM)、黄斑中心区厚度(CM)、黄斑内环厚度(IM)及黄斑外环厚度(OM)分别为(212.86±15.13)μm、(257.57±16.42)μm、(331.17±14.64)μm、(295.22±13.45)μm,中央凹厚度最薄,IM厚度大于OM厚度(P<0.05);内环上方(SI)、鼻侧(NI)、下方(II)及颞侧(TI)的黄斑厚度分别为(334.59±19.22)μm、(339.49±15.22)μm、(331.49±13.78)μm、(324.13±15.43)μm,外环上方(SO)、鼻侧(NO)、下方(IO)及颞侧(TO)的黄斑厚度分别为(297.80±15.53)μm、(312.12±15.34)μm、(284.83±13.69)μm、(286.09±14.17)μm,内外环各区黄斑厚度均符合N>(S,I)>T的规律(P<0.05)。10-12岁儿童的黄斑中心凹(FM)厚度及黄斑中心区(CM)厚度与受试者年龄、性别、眼别、眼轴长度及等效球镜度数均无相关性(P>0.05)。黄斑内环及外环厚度与其眼轴长度呈负相关,与其等效球镜度数呈正相关(P<0.05)。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中心区厚度与同年龄正视儿童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内外环厚度及内外环各分区的厚度均低于正视眼组(P<0.05)。正视与低度近视,低度与中度近视者黄斑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高度近视内环、外环及内外环各区厚度明显低于低、中度近视儿童(P<0.05)。
  结论:
  近视儿童的黄斑旁中央区厚度与其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即近视儿童黄斑旁中央区厚度随着眼轴长度增长而变薄;近视儿童黄斑旁中央区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正相关,即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大黄斑旁中央区厚度变薄。在临床中评价近视儿童黄斑厚度时需要考虑屈光因素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