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异氰酸酯作业工人职业性哮喘患病率及诱导痰炎症细胞的变化
【6h】

异氰酸酯作业工人职业性哮喘患病率及诱导痰炎症细胞的变化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异氰酸酯作业工人的职业性哮喘发病情况及其气道炎症情况。
   方法
   随机选取429名异氰酸酯作业工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工作班前、班后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监测及诱导痰检查。取得工人知情同意后,获得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职业史,防护措施,吸烟史,过敏性疾病及其它疾病史。采用wright微型呼气峰速仪,由呼吸科医师现场指导并监督工人吹峰流速仪,班前、班后各吹三次,取最大值作为可靠数值,连续监测三天。采用VIASYS型便携式肺功能仪,对峰呼气流速检查比预计值降低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对留取的诱导痰细胞行HE染色,并行细胞分类计数。最终纳入统计且资料完整者366例,占调查总人数的85.31%。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成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工作班前后诱导痰细胞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纳入统计的366例工人中,男308例,女58例,年龄18~49岁(27.69±5.31),工龄0.5~22年(2.89±3.02),日平均工作时间8~13小时(9.65±1.24)。其中,吸烟者98例(26.8%);采取防护措施者200人(54.6%),戴口罩/戴手套/无防护分别为:58/185/166例(15.8%/50.5%/45.4%);患有过敏性鼻炎者68例(18.6%);皮肤查体皮疹阳性者0例。
   2.班前、班后诱导痰细胞计数比较: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在班前、班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179、-13.257,p值均小于0.01。
   3.班前、班后中性粒%的差值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为7.0,最大值41.0,最小值-9.0。其中,中性粒细胞%差值≤0者82例(22.4%),0~≥10者161例(44.0%),>10者123例(33.6%)。284例(77.6%)工人班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较班前增多;7名(1.9%)工人班后嗜酸粒细胞增多,其百分比差值≥3者1人,≤3者6人。
   4.PEF、PEF%预计值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班前PEF<80%预计值者5例(1.4%),班后PEF<80%预计值者10例(2.7%),班后PEF较班前下降者143例(39.1%);班前PEF<80%预计值的5例班后PEF下降,仍<8096预计值。
   5.PEF日内变异率:-9.9%~29.63%。
   6.11例工人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病率达3.0%,哮喘患者班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较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0,p<0.01);班后PEF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与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1)。
   结论
   异氰酸酯暴露后,工人诱导痰中性粒细胞较班前明显增加,异氰酸酯暴露主要引起接触工人发生气道中性粒细胞性炎症。本次调查异氰酸酯作业工人职业性哮喘的患病率为3.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