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伴放线放线杆菌在慢性牙周炎和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及颊粘膜的分布研究
【6h】

伴放线放线杆菌在慢性牙周炎和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及颊粘膜的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

前 言

论文一口腔龈下菌斑和颊粘膜中伴放线放线杆菌的PCR检测分析

目 的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附图

论文二伴放线放线杆菌侵袭颊粘膜上皮细胞的半定量研究

目 的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全文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侵袭性牙周炎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 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伴放线放线杆菌(A.a)在口腔龈下菌斑和颊粘膜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同时,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颊粘膜上皮细胞中的细菌进行定位动态观察,研究细菌与上皮细胞之间的关系。探讨A.a侵入细胞的途径,及其与牙周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寻找牙周致病菌的传播方式,从而深化对牙周病病因机制的理解。  方法:设计细菌通用探针和A.a特异探针分别以TAMRA和FITC标记,与颊粘膜上皮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杂交结果。对于每一探针,每一细胞内荧光细菌的估计值分成等级做半定量。所用等级为0(-)、1-20(+)、20-100(++)、>100(+++)。每一细胞内A.a占细菌总量的比值分为0(-)、<20﹪(+)、20-60﹪(++)、60-100﹪(+++)4个等级。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受检者细胞内两种探针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1、A.a在AgP组龈下菌斑和颊粘膜标本中的检出率高于CP组和牙周健康组。2、在受检的牙周炎患者中,A.a(+)患者平均年龄(26.32±8.33)小于Aa(-)患者平均年龄(41.53±11.56),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3、A.a侵袭颊粘膜的FISH方法研究发现,A.a能够粘附和侵袭口腔上皮细胞。4、FISH方法检测颊粘膜中的细菌比PCR方法更敏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