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东山区生态自我修复中居民点分布与生态移民的研究—以桓仁县为例
【6h】

辽东山区生态自我修复中居民点分布与生态移民的研究—以桓仁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一)选题意义

1.生态自我修复与生态移民的涵义

2.生态自我修复是生态环境改善必要手段之一

3.生态移民是生态自我修复顺利实施的关键

4.开展本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1.生态修复研究

2.景观生态学与景观格局研究

3.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4.生态移民研究

(三)技术路线

二、研究区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1.辽宁省东部山区

2.桓仁县

(二)研究方法

1.RS技术

2.GIS技术

3.景观指数计算

4.AHP层次分析法

三、结果分析

(一)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1.居民点用地、规模、形态及分离度分析

2.典型乡镇分析——以普乐堡镇为例

(二)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

1.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

2.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土壤侵蚀

3.居民点空间分布与矿产资源

4.居民点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

(三)居民点人口压力评估

1.人口压力定量评估

2.桓仁县乡镇人口压力分级

(四)生态移民的可行性分析

1.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和分布特征是前提

2.人口压力级明确生态移民区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1.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诱发生态环境退化

2.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增强生态环境不稳定性

3.区域性人口压力对生态环境安全具有胁迫性

4.实施生态移民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

五、对策与建议

(一)生态移民实施的模式

1.区域性居民点整体迁移,实现无人区管制的模式

2.缩并零散村屯,建设中心村的生态移民模式

(二)生态移民实施的相关政策建议

1.移民安置政策

2.土地分配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生态自我修复为出发点,以辽东山区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RS技术、GIS技术、景观指数和AHP法,对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压力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确定出实施生态移民的具体乡镇,进一步探讨了辽东山区实施生态移民的现实性,并提出了生态移民模式和政策措施。因此,通过本项研究将会推动辽东山区生态自我修复的实施,填补生态移民措施研究的空白,也将会为我国生态移民提供有力借鉴。  景观格局指数是通过Fragstats软件计算得到的。桓仁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具有用地比重偏少,居民点总体规模较小,分形指数小、斑块稳定,分离度大、分布稀疏零散等特点。说明在这种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作用下,必然导致自然景观缺乏高度连接,居民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侵扰和破坏。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桓仁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低山区和丘陵区人均对周边环境影响半径比山谷地和平原区大,高海拔处有零散、规模小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居民点分布与土壤侵蚀呈较明显的线性关系;桓仁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部分农村居民点与矿产资源分布有一定相关性;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有较密切关系。总之,影响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的主要是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  桓仁县农村总体上人多地少的矛盾仍然存在,且在不同地区,人口压力大小不同,迫于环境与经济的压力,生态移民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利用AHP决策对桓仁县农村地区人口压力定量评估分级,按人口压力大小将桓仁县各乡镇分为低压力区、中等压力区、高压力区和最高压力区,从而初步明确桓仁县农村实施生态移民的区域。  最后,根据对桓仁县居民点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和人口压力的分析结果,提出区域性居民点整体迁移,实现无人区管制的模式和缩并零散村屯,建设中心村的生态移民模式,并提出了生态移民实施的相关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