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6h】

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土地利用研究进展

1.1.1 国外研究进展

1.1.2 国内研究进展

1.2 植被覆盖度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土壤及植被

2.1.4 水资源

2.1.5 社会经济

2.2 数据来源

2.2.1 遥感数据来源

2.2.2 矢量数据来源

2.2.3 社会经济数据来源

2.2.4 气象数据来源

2.3 数据处理

2.3.1 Landsat TM数据处理

2.3.2 MODIS—NDVI数据处理

2.4 研究方法

2.4.1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

2.4.2 像元二分法估算植被覆盖度

2.5 遥感影像分类标准

2.5.1 植被覆盖度分类

2.5.2 土地利用分类

第三章 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土地利用变化

3.1 牧业四旗土地利用总体变化

3.2 牧业四旗各旗土地利用变化

3.2.1 鄂温克族自治旗土地利用变化

3.2.2 陈巴尔虎旗土地利用变化

3.2.3 新巴尔虎左旗土地利用变化

3.2.4 新巴尔虎右旗土地利用变化

第四章 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植被覆盖度变化

4.1 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

4.2 牧业四旗各旗植被覆盖度变化

4.2.1 鄂温克族自治旗植被覆盖度变化

4.2.2 陈巴尔虎旗植被覆盖度变化

4.2.3 新巴尔虎左旗植被覆盖度变化

4.2.4 新巴尔虎右旗植被覆盖度变化

4.3 牧业四旗植被覆盖度等级变化

4.3.1 鄂温克族自治旗植被覆盖度等级变化

4.3.2 陈巴尔虎旗植被覆盖度等级变化

4.3.3 新巴尔虎左旗植被覆盖度等级变化

4.3.4 新巴尔虎右旗植被覆盖度等级变化

第五章 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植被覆盖度变化驱动因子

5.1 人文因素

5.1.1 经济因素

5.1.2 超载过牧

5.1.3 人口变化

5.1.4 其他的人类活动

5.2 自然因素

5.2.1 气候因素

5.2.2 地形因素

5.3 植被覆盖度驱动因子主成分分析

5.3.1 指标选择

5.3.2 结果分析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毕业论文支持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一切活动,而植被覆盖度则是表征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植被覆盖变化既是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响应,同时也是后续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制约因素。本文以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为研究对象,分析呼伦贝尔草原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变化并揭示其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期间牧业四旗土地利用变化为:耕地、草地、水体面积减少而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这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与国家实施的政策有关。
  2.本文使用NDVI植被指数并采用最大合成法对牧业四旗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2000年-2014年牧业四旗植被覆盖度呈现“V”字形变化,2000年-2010年植被覆盖度逐渐降低,2010年达到最低值,而2014年又急剧升高达到近年植被覆盖度的最大值。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也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东部鄂温克族自治旗植被覆盖度最高,西部新巴尔虎右旗最低。
  3.从人文因素、自然因素角度对导致牧业四旗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能说明人文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其中牲畜总头数的贡献高达0.945。第二主成分中生长季降水量的贡献率高,为0.959,第三主成分为温度的贡献率高。总而言之,植被覆盖度变化是人文因素及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人文因素是驱动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