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语》中孔子论“孝”研究
【6h】

《论语》中孔子论“孝”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论语》文本及其对“孝”的讨论

2.1 《论语》文本

2.1.1 《论语》产生的时代

2.1.2 《论语》文本及其表达方式

2.1.3 《论语》的思想主张

2.2 《论语》论“孝”

2.2.1 孔子是如何谈论孝的

2.2.2 孔子论孝的特点

第三章 对孔子之“孝”的辨析

3.1.“孝”观念的起源及历史变化

3.1.1 孝的本义

3.1.2 孝观念的缘起

3.1.3 孝观念的变化发展

3.2 孔子之孝的哲学意蕴

3.2.1 孝的人性基础

3.2.2 孝养、孝顺、孝敬的价值取向

3.2.3 孝与孔子仁学思想

3.3 如何看待孝道的两面性

3.3.1 论孝与忠

3.3.2 谈愚孝

第四章 儒家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4.1 孝与家庭伦理

4.1.1 孝是培植人性情感的基础

4.1.2 孝要从日常家庭生活体验中获得

4.1.3 孝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

4.2 孝与社会伦理

4.2.1 孝具有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

4.2.2 孝文化的社会政治价值

4.3 孝与文化使命

4.3.1 孝要求个体修身

4.3.2 孝指向一种仁民爱物的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论语》是孔子思想乃至儒家的经典著作。要研究孔子就需要从《论语》入手。《论语》主要是以孔子和他弟子的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它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孔子针对门人、弟子在学习修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解答,以及讨论合理认识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在《论语》中能够反映出孔子一切思想和观点。
  如果把孔子思想称为一种道德伦理体系,那么这一体系的主要元素就是“孝”。换句话说,在孔子看来,理想人格的实现或做最像人的人(仁人)必须依赖于孝的基础,也就是说,孔子的仁学思想的实现,还需要从研究孝悌开始。
  在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机遇和可能,同时也带来了人的欲望的无限膨胀,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为人们敲响了生存的警钟。面对这些问题,儒家孝文化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乃至与天地万物连成一体的思想,具有历史文化学的借鉴意义和全球伦理的广阔视野。从孔孟至今儒学从各个角度阐发了个体、社会、国家、天地自然万物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的思想。所以每个人孝敬之情的培育,个体身心的修养,最终指向仁民爱物的宽广情怀。这种文化精神是孔子及儒学贡献给世界的重要思想遗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