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就业歧视法律研究——以基因歧视为视角
【6h】

反就业歧视法律研究——以基因歧视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就业中基因歧视概述

(一)基因与基因权

1、基因的概念与特征

2、基因权利

(二)就业领域中基因歧视的涵义

(三)就业中基因歧视产生的原因

二、国外反就业基因歧视立法现状

(一)美国反对就业中基因歧视立法

(二)澳大利亚反对就业中基因歧视立法

(三)国外立法对于我国的启示

三、我国反就业基因歧视立法现状

(一)我国反就业基因歧视立法现状

1、缺乏对就业中基因歧视的立法规制

2、基因信息保密措施的立法缺失

3、缺乏专门的研究就业基因歧视的机构

(二)立法缺失导致解决就业基因歧视案件的困境分析

四、我国在制定反基因歧视法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

(一)基因隐私权的保护以及与知情权的界限

(二)基因检测的先决条件

(三)基因检测存在例外情况

(四)举证责任的倒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因研究进入了更深入的阶段,基因科技的迅猛发展牵引出众多疾病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而这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的歧视——基因歧视。所谓基因歧视即是指在工作、学习、生活等领域,因某个体身体携带“缺陷基因”或“不良基因”而对其进行的不公平对待。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在工作就业领域中的基因歧视。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有关基因歧视的法律,但是,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得到别人的基因信息,我国也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基因歧视现象以及随之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在09年我国就出现了基因歧视第一案,这使得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不得不开始重视就业中的基因歧视。而在国际上,美国、澳大利亚、挪威等国都纷纷通过了有关基因歧视的法律,以此来规制基因歧视、基因信息利用等。
  本文首先对基因的概念以及特征进行阐述,随后通过对美国以及澳大利亚在就业领域的基因歧视立法情况进行详细比较分析,总结国外立法现状对于我国的启示以及对我国基因歧视第一案的困境分析,深入探讨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从而对我国制定反基因歧视法提出可行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