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追寻文学与贝娄追寻小说的差异研究
【6h】

传统追寻文学与贝娄追寻小说的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ONE INTRODUCTION

1.1 Saul Bellow and His works

1.2 The Theme of Quest

1.3 The Overall Structure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search on Quest Literature and Bellovian Fiction Abroad

2.2 Research on Quest Literature and Bellovian Fiction in China

CHAPTER THREE DIFFERENCES IN QUEST PURPOSES

3.1 traditional quest literature

3.1.1 From the 5th Century AD to Medieval Age

3.1.2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20th Century

3.2 In Bellovian Fiction

3.2.1 Escape in Herzog

3.2.2 Self in Seize the Day

CHAPTER FOUR DIFFERENCES IN QUESTERS

4.1 Traditional Questers

4.1.1 Heroic Character

4.1.2 Return as Winners

4.2 Bellovian Questers

4.2.1 Anti-heroic Character

4.2.2 Return as Losers

CHAPTER FIVE DIFFERENCES IN NARRATIVE TECHNIQUES

5.1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5.2 Time Control

5.3 Open-Ending

CHAPTER SIX CONCLUSION

REFERENCES

展开▼

摘要

追寻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以反传统为宗旨的现代文学潮流中,不但没有失去光彩,反而得到了新的发展。追寻主题旨在表现个人对存在意义的追寻,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这一主题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作家的注意力,不论在老作品还是新作品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其文学生涯中,创作了一系列追寻小说。受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贝娄的追寻小说具有新的特点。本文对贝娄的《赫索格》、《勿失良辰》、《奥吉马奇历险记》及《雨王汉德森》等主要作品的文本进行了系统解读,试图对比传统追寻小说与贝娄的追寻小说的不同之处。
  传统追寻文学与贝娄的追寻小说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追寻目标的不同。传统追寻者的追求目标是财富、荣誉或是灵魂的永生。而在贝娄的作品中,追寻目标由外部条件转化到人物内心世界。他的主人公们追求的不再是建功立业,赢取功名,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追求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用以缓解焦虑与恐惧的精神解药;其次是追寻者的区别。在传统追寻文学中,追寻者被刻画英雄式人物。并且,在故事的最后这些英雄式人物都能达成预先设立的追寻目标,成功归来。与他们相反,贝娄的追寻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反英雄式人物。他们往往不能达成追寻目标,以失败告终,最终一无所获;第三点差异在于叙事技巧的不同。传统追寻文学采用了诸如第一人称叙述、插曲式的故事情节、结尾的圆满结局等常见的叙事手法。贝娄则把一些现代或后现代的叙事技巧运用到他的追寻小说中,如意识流、多重时序、以及开放式结尾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深度与启发性。
  论文通过探索传统追寻文学与贝娄追寻小说的区别,旨在深化追寻主题的特征,以及探索贝娄对这一主题所做的新的发展。贝娄不仅继承了传统追寻文学的显著特征,并且将其与现代主题与叙事技巧进行了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对追寻小说进行了革新和突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