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鄂尔多斯地区四种狭域特有种分布区边界形成机理的探讨
【6h】

西鄂尔多斯地区四种狭域特有种分布区边界形成机理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2.四种植物的分布、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群落的特点

2.1绵刺

2.2四合木

2.3革苞菊

2.4半日花

3.研究区自然条件与样地概况

3.1研究区概况

3.1.1巴拉贡镇样地概况

3.1.2棋盘井及阿尔巴斯苏木样地概况

3.2样地设置

3.3室内试验设计

4.研究内容与方法

4.1群落调查

4.2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4.2.1土壤样品的采集

4.2.2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4.2.3土壤PH值的测定

4.2.4土壤可溶性盐离子及全盐量的测定

4.3干旱胁迫下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

4.3.1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

4.3.2膜保护酶活性(SOD、POD、CAT)的测定

4.3.3激素的分析测定

4.4植物水势的测定

4.5群落空间格局的数据获得与分析方法

4.5.1格局数据采集

4.5.2数据分析方法

4.5.3室内处理

4.6数据处理

5.结果与分析

5.1作为研究对象的植物群落

5.2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5.2.1土壤颗粒组成

5.2.2土壤PH及土壤中可溶性盐离子变化

5.3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5.3.1绵刺的种群分布格局及与其它物种间的关联

5.3.2四合木的种群分布格局及与其它物种间的关联

5.3.3半日花群落种群格局及与其它物种间的关联

5.3.4革苞菊种群格局及与其它物种间的关联

5.4干旱胁迫过程中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生理响应

5.4.1干旱胁迫过程中植物叶片水势的变化

5.4.2三种植物随干旱胁迫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5.4.3干旱胁迫下三种植物保护酶的变化

5.4.4干旱胁迫下三种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6.结论与讨论

6.1结论

6.2讨论

参考文献

7.文献综述——四种植物适应性的研究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半日花(Helianthemum soongoricum Schrenk)和革苞菊(Tugarinovia mongolicaIliin)是分布在西鄂尔多斯地区的狭域特有种。 本文结合野外与室内栽培方法相结合,从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空间格局及对干旱的生理适应等方面探讨几种植物分布区边界形成的原因,得出对它们分布区边界形成的问题认识如下: 1.几种植物的自然着生地是它们能够存活的极端生境。 2.适应自然环境的途径常常是获取竞争有利地位的支柱。四种植物适应严酷生境的途径与政策不同,它们可以适应PH值和硫酸盐含量高的土壤,这对它们维持在群落中的地位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不借助特异性的生境,它们的竞争力会减弱而对植物的生长不利。 3.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现实中几种植物与其它生态幅很宽的灌木或草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四种植物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维持了它们在草原方向和荒漠方向上的边界。 4.经过本文的研究,表明二元g函数在对有一定面积及形状的灌木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5.几种植物叶水势、游离脯氨酸、膜保护酶(SOD、POD、CAT)与内源激素(ABA、IAA、GA、ZR)在干旱胁迫下的变化表现出它们对干旱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