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职业探索期大学毕业生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6h】

职业探索期大学毕业生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和界定

2.2 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2.3 心理控制源的理论研究

2.4 职业探索期大学毕业生压力相关研究

2.5 需要更深入研究的内容:

3 研究的构思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方法

3.5 研究步骤

4 测量

4.1 测量的变量

4.2 测量工具

4.3 取样和测量程序

5 结果与分析

5.1 工作压力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5.2 压力反应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5.3 心理控制源与工作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相关关系的比较分析

6 结果讨论

6.1 职业探索期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压力源现状的讨论

6.2 职业探索期的大学毕业生压力反应状况的讨论

6.3 心理控制源这一调节变量的作用机制探讨

7 建议

7.1 加强对择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7.2 根据在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压力管理教育和压力应对教育

7.3 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个性品质

8 对本论文结果分析的自我评价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工作压力研究已经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在职业探索期的不适应性主要来源于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人的一生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发展困境。职业探索阶段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是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大学毕业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经验不足,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当面临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冲突,对个体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身心疾病的出现。
  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运用了《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问卷》和《心理控制源量表》,有针对性的在北京的多家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高科技及外资企业发放问卷,以180名参加工作时间在3年以内(包括3年)的大学毕业生为本研究的对象。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工作压力源、压力反应及心理控制源的特点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整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职业探索期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毕业生在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位这些被试特征上,仅在“工作负荷”的这一维度的工作压力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大学毕业生在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这些被试特征上,在“工作负荷”和“与同事的冲突”这两个维度的工作压力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大学毕业生于参加工作时间上,在“工作负荷”和“组织局限性”这两个维度的工作压力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4、在自评压力这一被试的特征上,个体测量所得的工作压力的“工作负荷”、“与领导冲突”、“组织的局限性”、“与同事的冲突”均与自评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被试个体可以感知到自身的压力,大学毕业生的自评压力越大,他们的压力反应也就越大。
  5、在文化程度的比较中,大学专科的“压力反应”的指标大于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这说明学历低的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压力和困惑时,可能更加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
  6、压力反应在“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认知反应”方面,有超过50%的被试者会有中度的压力反应,超过10%的被试者会感受到重度的压力反应。
  7、在心理控制源方面,大学毕业生内控性偏低,说明工作经历在3年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对所处工作环境的可控性较低,当外控的压力增大,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在情绪方面的压力反应也会偏低。在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的个体会报告更多的工作不满、压力和低自尊感等消极的压力反应。因此,以上结果表明,由于职业探索期的大学生处于具有较高的外控能力和较低的内控能力,因此具有较高的工作压力。
  8、工作压力源、压力反应与控制感中的外控变量呈正相关并且相关显著,这说明外控的心理控制源对大学毕业生的压力反应产生了影响。也就是说外控制源的人有着相对较高的压力体验水平,外控的个体压力较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