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牧草产量与品质对不同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及刈割年限的响应
【6h】

牧草产量与品质对不同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及刈割年限的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刈割对割草地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2 不同刈割时期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不同留茬高度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4 刈割对割草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

2.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群落特征和多样性的影响

.2 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3 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植物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3.4 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5 不同利用年限对草地植物及土壤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本试验于2009年至2011年,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固定割草样地及贝加尔针茅、日阴菅(S. baicalensis、C. pediformis)和羊草、杂类草(Leymus chinensis、forbs)2种割草地类型群落特征、植物营养成分及土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1、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占草地群落的主导地位。短期连续三年刈割,禾本科所占比例随着刈割年限的增加、刈割期的退移而增加,豆科、蔷薇科、莎草科植物的比例都随刈割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多年刈割可使贝加尔针茅株丛的破碎化、小型化。羊草、糙隐子草、洽草随刈割年限的增加有矮化趋势。
  2、群落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是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刈割可使群落物种数目降低、复杂程度降低。
  3、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变化规律具有明显季节性,且呈“单峰型”变化。随着留茬高度的增高,草地的收获量逐渐降低,以留茬7cm处理草地地上生物量下降最快,其次为留茬3cm,留茬5cm最慢。
  4、刈割可以增加植物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且粗蛋白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并在8月15日达到高峰。除2009年第一次刈割外,2010、2011年均以留茬7cm处理粗蛋白含量最高,留茬5cm处理草地粗蛋白产量下降幅度最低。
  5、短期的连续三年刈割对土壤影响较小,但长期的连年刈割,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全氮的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