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应用技术及其诱导的油菜抗虫性研究
【6h】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应用技术及其诱导的油菜抗虫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表

声明

1引言

1.1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现状

1.1.1昆虫性信息素的主要种类及化学组成

1.1.2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

1.1.3影响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的因子

1.1.4性信息素的感受器

1.1.5性信息素与种间隔离

1.1.6昆虫性信息素的变异

1.1.7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方法

1.2茉莉酸研究概况

1.2.1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

1.2.2茉莉酸的合成途径

1.2.3 JAs对植物直接抗虫性物质的诱导

1.2.4茉莉酸的生理功能

1.3蛋白酶抑制剂研究概况

1.3.1植物蛋白酶抑制剂的类型

1.3.2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1.3.3蛋白酶抑制的生物学功能

1.4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1.1性信息素诱芯及诱捕器

2.1.2试验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不同高度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较

2.2.2不同间距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较

2.2.3气象因子对诱蛾效果的影响

2.3讨论

3油菜的诱导抗虫性

3.1材料与方法

3.1.1供试油菜

3.1.2供试昆虫

3.1.3油菜处理

3.1.4茉莉酸测定

3.1.5 PI测定

3.1.6斜纹夜蛾取食和MeJA处理对油菜抗虫性的影响

3.2结果与分析

3.2.1虫害对油菜体内JA含量的影响

3.2.2机械损伤对油菜体内JA含量的影响

3.2.3MeJA处理对油菜PI含量的影响

3.2.4虫害及机械损伤处理对油菜PI含量影响

3.2.5MeJA处理和斜纹夜蛾幼虫取食对油菜抗虫性影响

3.3讨论

3.3.1影响JA含量的因素

3.3.2影响PI含量的因素

3.3.3影响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因素

4主要结论

4.1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

4.2斜纹夜蛾对油菜的诱导抗虫性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斜纹夜蛾为模式昆虫,研究了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以及油菜对斜纹夜蛾的诱导抗性。主要结果如下: 研究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高度、间隔距离以及气象因子对性信息素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置高度为1 m时,性信息素诱捕器易引起斜纹夜蛾的反应,明显优于0.5 m和1.5 m的诱集效果。诱捕器放置的间隔距离,以25 m为诱集效果最佳,与10、15、20及30 m的具有显著差异。夜间风向对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具有明显影响,在3个成一列放置的诱捕器中,诱集量最大的是放在上风口位置的诱捕器;同时,与夜间风向平行设置的诱捕器,其诱集量显著高于与夜间风向垂直设置诱捕器的诱集量。 茉莉酸(JA)含量的检测中,虫害处理叶片中JA含量以4h表达量为最高。在传导方面,处理叶位的上叶位JA含量高于处理叶位和下叶位含量,呈现向上传导趋势。机械损伤中的唾液处理与水处理之间的JA差异不明显。在蛋白酶抑制剂(PI)含量的检测中,茉莉酸甲酯(MeJA)不同浓度处理,以75μg/20μL处理后,PI表达量最高且所有处理中都在第5天PI表达量最高,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虫害与机械损伤处理的植株中,虫害处理后PI含量明显上升,远高于机械损伤处理植株的PI含量。不同处理天数中,以第5天PI含量表达最高,呈总体上升趋势。同一受试植株不同取样点中的表现呈向上传导趋势。MeJA处理植株3天后,饲养斜纹夜蛾,饲养9天后体重为0.067g,与两组对照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为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饲养斜纹夜蛾幼虫重量的0.68和0.72倍,而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之间饲养的斜纹夜蛾幼虫重量上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崔巍;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庞保平,娄永根;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475.1;
  •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性信息素; 抗虫性; 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