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与民俗文化
【6h】

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与民俗文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詈词与詈词研究的现状

(二)詈词的重新界定

一、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的分类与民俗文化(上)

(一)禁忌类詈词

1.性禁忌语詈词

2.绰号类禁忌语詈词

3.祖辈名禁忌语詈词

(二)贬损歧视类詈词

1.反映“人贵物贱”等级观念的詈词

2.反映“人人区别”等级观念的詈词

(三)诅咒赌誓类詈词

1.诅咒类詈词

2.赌誓类詈词

(四)违反伦理道德类詈词

1.反映“重道德”观念的詈词

2.反映“长幼有序”观念的詈词

3.反映“男尊女卑”观念的詈词

二、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的分类与民俗文化(下)

(一)詈词后缀

1.詈词后缀:货、鬼、猴

2.詈词后缀:包、蛋、油子

(二)四字格詈词

(三)熟语类詈词

三、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的构词理据与民俗文化

(一)直接命名理据

(二)曲折命名理据

(三)小结

四、内蒙古西部区蒙、汉詈词及文化异同之释例

(一)由蒙、汉詈词之不同看蒙、汉民族文化的差异

1.从动物詈词看蒙、汉文化的差异

2.从女性詈词看蒙、汉文化的差异

3.从颜色詈词看蒙、汉文化的差异

(二)由蒙、汉互借、合璧詈词看蒙、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1.从蒙、汉互借詈词看蒙、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2.从蒙汉合璧詈词看蒙、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五、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的修辞分析

(一)比喻

(二)夸张

(三)比拟、借代

(四)双关、婉曲

(五)对照、反问

(六)其他

六、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的心理分析

(一)詈词的心理动因及功能

1.詈词产生的基础与心理动因

2.詈词的独特心理功能

(二)詈词运行的心理特点

1.施詈者的优越情结

2.受詈者的自卑情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传统上,詈词一向为中国的文人学者所鄙夷,认为其粗俗、下流,难登大雅之堂。然而,詈词是自古就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它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中可以透射出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文化纵深层次的心理文化。 本文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与方法,从理据、修辞、心理等角度对内蒙古西部区(以下简称“西部区”)的方言詈词进行考察,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出西部区方言詈词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詈词背后隐藏的社会风貌、历史文化、审美心理、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多重民俗文化信息。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的分类与民俗文化。文章从致詈方式、语法、语源等角度对西部区的方言詈词做出考察。从致詈方式上,西部区的方言詈词可分为禁忌类、贬损歧视类、诅咒赌誓类和违背伦理道德类等四类;从语法上,西部区的方言詈词可分为詈词后缀、四字格詈词、熟语詈词等类;从语源上,西部区的詈词可分为汉语詈词和蒙古语詈词。 第二部分,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的构词理据与民俗文化。詈词是以民俗文化为其底座的一种语言形态,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探求詈词构词理据的过程就是解剖、再现其背后心理文化的过程。文章重点分析了西部区十个方言詈词的构词理据,从中可以看出詈词与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的水乳交融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蒙古西部区蒙、汉詈词及文化异同之释例。内蒙古自治区存在双语乃至多语现象。本文采用对比法,重点凸现西部区蒙古语詈词与汉语詈词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探讨蒙、汉民族的民俗文化差异,并管窥这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语言文化接触现象。 第四部分,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的修辞分析。文章从修辞格及其表达效果层面对西部区方言詈词的语用状况做出分析与阐释。西部区方言詈词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委婉、对比、反问等。 第五部分,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的心理分析。詈词既是语言文化现象,也是心理现象,是情感宣泄的产物。詈词的形成、詈骂过程、詈骂结果均蕴含着诸多心理要素。文章从詈词的心理动因及功能、詈词运行的心理特点等角度对西部区的方言詈词做出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