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游于艺”,“成于乐”:塑造完美的人格——体验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探索
【6h】

“游于艺”,“成于乐”:塑造完美的人格——体验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体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国外体验教学思想的渊源

1.亚里斯多德的教学思想

2.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

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学思想

4.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

(二)我国体验教学思想的渊源

1.孔子的教学思想

2.王守仁的教学思想

3.陶行知的教学思想

二、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实践体验教学思想的思考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特点

(二)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1.高中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2.高中生情感的发展

3.高中生性格的特点

三、体验教学探索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欣赏兴趣,扩展学生视野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审美能力

(三)循循善诱,品味中国传统文化

(四)对比作品,加深感受,认识多元文化

(五)用心体会,表达丰富感受

结束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儒家文化精神的倡导者孔子就提出:“游于艺”(《论语·述而》),与“成于乐”(《论语·泰伯》)。可见,那时就非常注重通过学习各种技能促进弟子们的全面发展,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美术教育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体验、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应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方面与当前体验教学既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关注用知识开启人的心扉、充实人的情感、培养人的精神非常相似。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时代大潮对美术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初中美术课的拓展与延伸,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设置的课程。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是美术教师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体验性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古今中外的许多哲学家、教育家虽没有提出“体验教学”的概念,但却提出了蕴涵着体验教学思想的教学观,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启发。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身心发展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知识的逐步丰富,高中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情感更加丰富,为在美术鉴赏课中实施体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运用体验教学方式顺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自身完善人格。本文以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生理特点和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为基点,根据作者近几年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结合体验教学方式,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立足点,从运用多媒体,激发欣赏兴趣,扩展学生视野;循循善诱,品味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多元文化;表达丰富感受等几方面在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由表达,分析讨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