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复方抗病毒活性部位、成分的筛选及活性评价
【6h】

中药复方抗病毒活性部位、成分的筛选及活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ABBRIVATIONS

前言

第一章中药及中药复方抗病毒筛选方法及研究概况

1筛选抗病毒药物的方法

1.1体外抗病毒活性测定方法

1.2体内抗病毒活性测定方法

3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及一些复方中药制剂

4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及中药复方所具有的的一些特点

第二章抗病毒活性部位及筛选结果

1抗病毒活性追踪指标

2抗病毒活性追踪流程图

3抗病毒实验追综结果

第三章活性部位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及结构测定

1抗病毒活性部位的化学分离

2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编号、名称和结构

3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化合物1:

化合物2:

化合物3:

化合物4:

化合物5:

化合物6:

化合物7:

化合物8:

化合物9:

化合物10:

化合物11:

化合物12:

化合物13:

化合物14:

化合物15:

化合物16:

化合物17:

化合物18:

化合物19:

化合物20:

化合物21:

化合物22:

化合物23:

化合物24:

化合物25:

第四章活性部位的药理实验和活性评价

1研究方法学

1.1测试样品的制备

1.2样品组方设计及流程图

1.3药理实验筛选用方法的选择

1.4化学分析方法

2药效物质的确定

2.1样品来源

2.2均匀设计

2.3实验用样品的制备及剂量

2.4药理实验

2.5抗病毒6号处方药效物质的确定

3抗病毒制剂处方主成分比例的筛选

3.1样品来源

3.2抗病毒实验

3.3均匀设计:

3.4筛选结果

4抗病毒制剂与原抗病毒6号处方在药效学方面的比较

4.1样品来源

4.2抗病毒实验

4.3抗炎实验

4.4实验结果

第五章抗病毒制剂中部分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

1指纹图谱内容简介

2成品制剂中部分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

2.1苦参药材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第六章实验部分

1活性部位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1.1实验仪器与材料

1.2抗病毒2、6号活性部位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1.3活性部位中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数据

2药理实验方法

2.1抗病毒实验

2.2抗炎实验

3抗病毒制剂处方主成分比例的筛选

3.1样品来源

3.2抗病毒试验

4抗病毒制剂与原抗病毒6号处方在药效学方面的比较

4.1样品来源

4.2抗病毒实验

4.3抗炎实验

5指纹图谱的研究

5.1苦参药材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小结与讨论

致谢

作者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

附图

展开▼

摘要

该文综述了有关抗病毒药物的一般筛选方法及抗病毒中药及天然药物的研究概况.以抗合胞病毒及腺病毒为活性筛选指标,采用CPE法筛选并确定了抗病毒2号和抗病毒6号两个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并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柱色谱、硅胶制备薄层色谱、聚酰胺色谱和Sephadex LH-20等各种色谱手段,从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28种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分析等方法鉴定了25个化合物.同时该文采用体外抗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及体内抗炎二个药理指标,应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对抗病毒6号中各提取部位的抗病毒、抗炎等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初步确定了其最佳的有效部位为总酸性物和总碱性物,采用体外CPE方法选择确定化合物连翘酸,连翘酯苷A和Z-23,Z-54,Z-64为主要活性成分,其中抑制RSV的IC<,50>分别为:9;9,12.7,10.2,5.6,7.1μg/ml.将得到的有效部位总酸性物(Ⅰ)和总碱性物(Ⅱ)按均匀设计试验方法,以抗病毒、抗炎二个药理活性为指标,重新进行抗病毒制剂处方比例筛选,确定了抗病毒制剂的最佳处方.并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申请号:01106196.0).该文首次研究了处方中的主要药材之一即苦参的指纹图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