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3D打印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6h】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3D打印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

2 研究对象与分组

3 技术路线图

4 临床过程

5 术后评价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术后临床观察

2 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面容评价

3 患者满意度调查

讨论

1 颌面部解剖结构特点

2数字医学的应用进展

3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

4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运用计算机软件,基于CT数据获得三维立体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三维实物模型,术前模拟病变切除范围,利用镜像、反求技术生成缺损区数字化修复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等比例三维解剖模型及个体化实体修复模型,在此基础上拟定手术方案,并通过模型外科进行手术方案的预演和植入钛板的预弯成形,术中指导手术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本研究对CAS及3D打印在下颌骨缺损修复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行下颌骨扩大切除及缺损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肿瘤或病变所侵及的范围已造成下颌骨明显缺损;或骨折已造成颌面部明显畸形。患者均采用血管化的游离腓骨瓣转移修复下颌骨缺损,恢复下颌骨外形及功能,并植入牵引钉行颌间结扎,恢复咬合关系。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计算机辅助手术组,每组10例。根据病变范围及所在部位选择手术入路,传统手术组根据颌骨重建术式不同分为2类:5例患者病损侵犯下颌骨表面,无法根据下颌骨外形预弯重建钛板,采用传统手术1方法:术中医生先扩大切除病变区下颌骨,再凭借经验于两侧断端弯制重建钛板,使之与骨面充分贴合,塑形后植入重建钛板,从而恢复下颌骨外形及连续性;5例患者病灶尚未突破骨壁,采用传统手术2方法:术中医生先暴露患侧骨面,根据下颌骨外形预弯重建钛板,再扩大切除病变区部分下颌骨,植入并固定重建钛板。计算机辅助手术组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10.0软件处理,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镜像、反求技术生成缺损区修复模型,最后将设计后的三维模型及修复模型以STL格式输入3D打印机,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下颌骨病灶及镜像实体模型,术前进行手术模拟,在镜像模型上完成重建钛板的预弯塑形;术中截除病变区下颌骨后直接植入重建钛板。通过患者面容及咬合关系恢复情况评估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 结果: 传统手术1组与传统手术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手术1组和传统手术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高于计算机辅助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均为Ⅰ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计算机辅助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外貌、咀嚼、发音上患者术后的满意度均较高,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中,临床应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可完成重建钛板的预先精确制备,较传统手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2.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使得下颌骨缺损修复达到良好解剖复位,外形恢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3.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使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术后获得患者在外貌、咀嚼、发音上较高的满意度,与传统手术组无显著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