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学结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h】

“工学结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比较研究

1.4.3 调查研究法

1.5 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1.6 研究思路

1.6.1 研究思路

1.6.2 论文框架

第2章 工学结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范畴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工学结合

2.1.2 人才培养模式

2.2 理论依据

2.2.1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体验式学习理论

2.3 我国现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2.3.1 订单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2.3.2 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2.3.3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2.3.4 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

第3章 工学结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查与分析

3.1 调研方案设计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与样本说明

3.1.3 问卷设计

3.2 调研实施

3.2.1 企业调研结果分析

3.2.2 高职院校调研结果分析

3.2.3 毕业生调研结果分析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够

3.3.2 学校方面的制约因素

3.3.3 工学结合教育发展的资金支持不足

第4章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

4.1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

4.1.1 培养目标

4.1.2 课程体系

4.1.3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4 师资队伍

4.1.5 人才培养途径

4.1.6 保障机制

4.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

4.2.1 制定准确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2.2 构建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2.3 采用有效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

4.2.4 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4.2.5 深化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方式

4.2.6 建立完善的酒店管理专业保障机制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国内酒店业的飞速发展,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尤其是专业度高、综合能力强、有星级酒店从业经历的人才备受青睐。但是,虽然旅游企业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两旺,却出现成交率不高的错位现象。原因在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到岗后,所学知识过时,对行业内新生事物知之甚少,操作技能方面程序化,适应能力不强。各种问题的凸显,体现了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酒店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改进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 本文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依据的研究入手,系统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框架,总结目前国内四种典型的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即订单式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项目驱动式培养,在对四种典型模式的现状与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针对酒店企业、高职院校和酒店毕业生的调查问卷。通过大量的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知识本位价值取向明显、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师资队伍匮乏,政府投资力度不足等。在此基础上,依据构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框架,从制定准确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用有效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双师”素质建设、深化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方式、建立完善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等方面详细讨论了改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措施,为高职院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革新之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