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并非仅是“男尊女卑”的历史:对汉画像石中女性图像的解读
【6h】

并非仅是“男尊女卑”的历史:对汉画像石中女性图像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前言

1.1 汉画像石的产生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1.3.1 研究进展

1.3.2 研究思路

小结

2.汉代社会中的女性

2.1 后妃、皇族女性干政

2.2 女史

2.3 女性的教育

2.3.1 教育目的

2.3.2 教育方式

2.3.3 教育内容

2.4 女性的婚姻

2.4.1 家庭生活

2.4.2 旌表

2.4.3 改嫁与再嫁(离婚)

2.5 女性的工作

2.5.1 经商

2.5.2 女巫与女医

2.5.3 歌姬

2.5.4 手工劳动业者

3.汉画像石之贞洁义女与图像分析

3.1 卫姬谏齐桓公

3.2 无盐丑女钟离春

3.3 楚昭贞姜

3.4 冯婕好以身挡虎(熊)

3.5 梁节姑姊

3.6 梁寡高行

3.7 齐义继母

3.8 鲁义姑姊

3.9 京师节女

3.10 七女为父报仇

3.11 骊姬置毒

4.与以男性为主汉画题材对比

4.1 秋胡戏妻

4.2 闵子骞失棰

4.3 金日磾拜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女诫》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现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画像石虽为墓葬的艺术,却也曲折含蓄的表达了汉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态度,画像石的题材越来越广泛,有反映现实生活的狩猎捕鱼,有历史故事的忠孝仁义,有反映神话的祥瑞奇兽,无不反映出汉代人对生的强烈眷恋和对来世的美好憧憬。在这些画像石中,存在有不少对女性描绘的图像,本文运用图像学、文献学等方法,对其中一些典型的女性图像予以分析解读,认为,这些图像也间接反映了汉代社会中女性真实的地位和生活。两汉时代,儒家思想尚处在初步形成阶段,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较为宽松,女性的地位虽不如男性,但也还有一定的话语权,并非仅是“男尊女卑”,而男女之间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互帮互助,互相体谅的状态。
  本文研究有关女性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着手于贞洁义女的历史故事,通过图像学分析,结合两汉的政治、经济、社会学以及教育等研究女性的地位,赞美了当时女性的坚贞不渝与善良,同时也再现了那时人民的生活面貌及风俗信仰。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汉画像石的产生,研究综述,相关领域研究以及归纳了现有的汉画像石研究,发现了许多对女性图像的描述。
  第二部分分析汉代社会中的女性,有后妃、皇族女性干政,出现了女史,有了对女性的教育,研究女性的婚姻和工作,分析女性在汉代的社会地位。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介绍汉画像石历史故事中的贞洁义女,对图像进行分析,阐述女性在汉代的地位,发现并非仅是“男尊女卑”,并稍微延伸到这些题材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部分通过与以男性为主的汉画题材进行对比,发现这些图像更能够清晰的解释当时的女性地位。
  第五部分结语,通过对女性图像的解读,在儒家思想初步形成的汉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比较放松,并非仅是“男尊女卑”,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男女互帮互助,互相补充、体谅的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