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6h】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主要研究成果

1.2.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新媒体

1.4.2 新媒体环境

1.4.3 高校德育

1.4.4 新媒体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

1.4.5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的主体与客体

第2章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的必然性

2.1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2.1.1 新媒体带来的积极影响

2.1.2 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

2.2 高校德育应对新媒体环境的必然要求

2.2.1 新媒体带来的机遇

2.2.2 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2.3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2.3.1 坚守思想宣传阵地的必然选择

2.3.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

第3章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的理念创新

3.1 树立创新引领和协调推进的理念

3.1.1 树立创新引领的理念

3.1.2 树立协调推进的理念

3.2 树立绿色德育和德育共享的理念

3.2.1 树立绿色德育的理念

3.2.2 树立德育共享的理念

3.3 树立一元主导和开放包容的理念

3.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3.3.2 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内容创新

4.1 思想和政治教育:强化核心内容

4.1.1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4.1.2 强化理性爱国教育

4.2 道德和法治教育:夯实基础内容

4.2.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4.2.2 加强网络法治教育

4.3 心理健康和和网络安全教育:丰富时代内容

4.3.1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4.3.2 突出网络安全教育

第5章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创新

5.1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通识课

5.1.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通识课中探索应用MOOC

5.1.2 推动传统课堂与MOOC的有机结合

5.2 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学科德育教育

5.2.1 全面推广普及学科德育观念

5.2.2 深入挖潜学科内在德育价值

5.2.3 积极创新学科专业德育方式

5.2.4 继续推进专业教师师德建设

5.3 推进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5.3.1 构建校园主流媒体

5.3.2 培育校园主流文化

5.3.3 创新舆论引导方法

5.3.4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5.4 发挥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组织的作用

5.4.1 充分发挥线上学生党团组织的作用

5.4.2 加强线上班集体建设

5.5 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管理服务方式

5.5.1 构建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5.5.2 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

5.5.3 引导大学生自我服务

5.6 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

第6章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的保障机制创新

6.1 构建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开展机制

6.2 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6.3 完善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舆论引导机制

6.4 建立科学有效主体多元的评价反馈机制

6.5 构建专兼结合师生协作的队伍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德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灵魂,德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新媒体环境改变了传统高校德育格局,机遇和挑战并存。
  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为切入点,结合新媒体的功能、特点和大学生受众呈现出的新特征,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的现实需求,理念创新、内容创新、途径和方法创新、保障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新媒体具有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平等互动的传播关系、即时高效的传播速度、碎片化的传播方式等特点,给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带来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在研究视角创新、德育资源整合等方面给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同时又使高校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校德育创新是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提升德育水平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德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必然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树立创新引领和协调推进的理念,绿色发展和德育共享的理念,一元主导和开放包容的理念;应根据大学生不断变化的特点创新高校德育内容,强化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夯实道德和心理教育的基础内容,并与时俱进的不断丰富时代内容;应注重途径和方法创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学科德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组织建设、大学生管理服务等方面寻求优化和改革,构建社会、高校和家庭的德育网络;应不断创新高校德育的保障体系,构建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的德育工作机制,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科学有效主体多元的评价反馈机制;构建专兼结合师生协作的队伍保障机制,组建一支来源广泛、精于传播的队伍,不断提升队伍的工作能力,以满足高校德育的发展需求。
  本研究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把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基本规律,提升具体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