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孔径钻孔灌注桩孔壁致塌影响因素分析与稳定性评价研究——以广东石化项目灌注桩工程为例
【6h】

大孔径钻孔灌注桩孔壁致塌影响因素分析与稳定性评价研究——以广东石化项目灌注桩工程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广东石化灌注桩工程地质背景条件及成孔工艺

2.1 区域工程地质背景条件

2.1.1 工程概况

2.1.2 区域气象水文特征

2.1.3 区域地形地貌

2.1.4 区域地层概况

2.1.5 区域构造概况

2.1.6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2 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

2.3 特殊地层应急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孔径钻孔灌注桩孔壁失稳机理研究

3.1 钻孔灌注桩孔壁不稳定问题分析

3.2 钻孔灌注桩孔壁失稳机理研究

3.2.1 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力学分析模型研究

3.2.2 实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广东石化灌注桩工程孔壁致塌影响因素分析

4.1 数量化理论Ⅰ基本原理

4.1.1 项目、类目及其反应矩阵

4.1.2 数学模型建立

4.1.3 预测模型精度及各项目的贡献分析

4.2 广东石化灌注桩工程孔壁致塌影响因子分析

4.3 孔壁致塌因子的数量化理论评价模型

4.3.1 项目和类目选取

4.3.2 基准变量的确定

4.3.3 预测方程及精度分析

4.3.4 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孔径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5.2 材料选取和模型建立

5.2.1 地层参数选取

5.2.2 计算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5.2.3 模型的建立——计算模拟方案和边界条件

5.2.4 网格划分

5.3 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因素模拟结果分析

5.3.1 不同钻孔直径条件下孔壁稳定性分析

5.3.2 不同泥浆比重条件下孔壁稳定性分析

5.3.3 不同钻孔深度条件下孔壁稳定性分析

5.3.4 基坑降水联合施工条件下孔壁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软土地基,地基承载力较低、变形量较大,往往不能够满足结构形式多样化的上部建筑物发展的要求,灌注桩的出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钻孔灌注桩以承载力高、无挤土、施工时无振动、噪音小和宜于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程建设中,但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孔壁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孔壁稳定性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的进度、增加施工成本、降低桩基的承载力,严重制约着钻孔灌注桩的应用与发展。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着手,分析了灌注桩桩孔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孔壁不稳定问题,结合广东石化灌注桩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立了孔壁稳定性力学分析评价模型;系统的阐述了广东石化灌注桩工程钻孔孔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数量化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该区域的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数量化理论评价模型。在此研究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部分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与评价,为广东石化项目灌注桩工程钻孔施工过程中塌孔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系统的分析与总结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流程,针对广东石化灌注桩工程中出现的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问题,研究并确定了引起塌孔的具体成因。
  (2)在系统分析和确定基础土层条件与灌注桩钻孔边界条件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具体工程实际,研究和建立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分析力学评价模型,确定了孔壁周围土体的应力计算公式,应用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中的屈服准则确定了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孔壁稳定的条件。
  (3)根据广东石化典型沿海地区灌注桩桩基工程中已经施工完成的部分桩塌孔特征与分布规律,研究和确定单个灌注桩孔壁稳定性评价参数;将每个钻孔孔壁土的坍塌体积与钻孔总体积之比定义为灌注桩孔壁塌孔率,并依据一定基准区域内灌注桩塌孔率与地层结构、土层性质、厚度、钻孔深度及钻孔施工方法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运用数量化理论基本原理,建立孔壁致塌影响因素的数量化理论评价模型;运用该数量化理论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和评价该工程区域内灌注桩孔壁致塌因素与稳定性的定量关系。
  (4)运用ABAQU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泥浆比重、钻孔直径、钻孔深度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等影响因素与钻孔孔壁的横向变形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分析与评价,研究和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下钻孔孔壁的稳定性变化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