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GDP平减指数研究
【6h】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GDP平减指数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现象,与经济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准确的衡量现实中的通货膨胀水平,对于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但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小,不能全面反映物价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它的计算基础比消费者物价指数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等。因此,GDP平减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最合适的综合价格指数。
   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由于存在核算范围和计算权重的不同,造成了两种价格指数数据的不一致。本文从实证角度对1978年至2009年的两种数据进行比较,并解释了两者存在不一致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GDP平减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三者的回归方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
   随后使用GDP平减指数作为衡量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标准,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对我国通货膨胀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投资和外汇储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发现,以上四种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异。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对通货膨胀变化的贡献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投资和外汇储备。
   最后使用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投资和外汇储备作为影响因素,分别建立基于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分析发现,在短期,如果经济增长过快或货币供应量增加,表现为GDP平减指数上涨幅度大于CPI;如果投资或外汇储备增加,则CPI上涨幅度大于GDP平减指数。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两种数据的累积作用效果相当,货币供应量和投资的变化导致CPI的变化幅度大于GDP平减指数,外汇储备的变化则导致GDP平减指数的变化幅度大于CPI。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