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岛地铁暗挖车站合理埋深研究
【6h】

青岛地铁暗挖车站合理埋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城市地铁研究动态

1.2.2 浅埋暗挖法的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浅埋暗挖车站埋深及工法理论基础

2.1 浅埋地下工程围岩分级及浅埋界定方法

2.1.1 围岩分级

2.1.2 浅埋的界定

2.2 浅埋暗挖车站支护结构设计理论

2.2.1 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及程序

2.2.2 计算模型

2.2.3 地铁站断面结构型式比选

2.3 主要施工工法及其特点

2.4 地铁站断面衬砌设计

2.4.1 初期支护

2.4.2 二次衬砌设计

2.4.3 复合式衬砌的合理性

2.5 预留变形量

2.6 工程预支护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合理埋深范围的初步确定

3.1 青岛地铁概况

3.1.1 青岛市地质条件概述

3.1.2 青岛地铁M3号线概况

3.2 工程区地质环境特征

3.2.1 所选地铁站实例概况

3.2.2 工程地质条件

3.2.3 车站开挖方式及结构型式

3.3 岩体工程地质性质及围岩失稳特征

3.3.1 岩体工程地质性质

3.3.2 岩体质量综合分析

3.3.3 围岩失稳特征及人防工程埋深界线统计分析

3.4 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埋置深度确定准则及建议值

3.4.1 从工程地质角度确定埋深的指导思想

3.4.2 埋置深度的确定准则

3.4.3 车站埋置深度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埋深及施工工法下围岩稳定性分析

4.1 车站洞室结构型式

4.2 计算方法

4.2.1 岩体材料力学模型

4.2.2 计算范围与边界条件

4.2.3 支护系统处理

4.3 有限元分析

4.3.1 有限元分析软件

4.3.2 计算模型简介

4.3.3 台阶法

4.3.4 交叉中隔墙法

4.3.4 双侧壁导坑法

4.3.6 综合结果分析

4.4 针对地层条件减小埋深的工程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地铁站是修建在岩土介质中的大跨度建筑,要求从结构选型、埋置条件、荷载组合等诸多方面进行多方案的分析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从而组成一个合理的岩土结构体系。对于暗挖车站来说,是本着在合理支护条件下,遵循能够最大地调动和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原则进行设计施工的。
   本文依托“青岛地铁浅埋暗挖车站型式及工法研究”课题,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M3号线某暗挖车站为载体,通过对青岛地质、水文、围岩等情况的调研,结合青岛“上软下硬”的地质特点,在参考研究青岛地下人防工程的基础上,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所研究车站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确定了青岛地区地铁站合理埋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国内外典型的暗挖车站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浅埋暗挖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基础、断面衬砌的设计、开挖工法的特点等方面总结了影响浅埋暗挖地铁车站埋深的基本要素。
   (2)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及现场实践调查,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M3线某暗挖车站为例,综合分析了工程区所处的地质环境特征;采用岩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岩体的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状、岩体质量以及围岩失稳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参考青岛市地下人防工程建设的相关参数,利用工程类比法确定了所研究车站的埋深范围。
   (3)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所选地铁站的不同埋深和施工工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依据模拟结果,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围岩应力和变形,最终确定了该地铁站的合理埋深。
   (4)根据所确定的车站的地质条件和不同开挖方案,提出了相应的辅助工法和预支护方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初期支护参数合理、可靠,满足施工期间荷载及变形控制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