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国画晕染效果的宣纸再现理论与方法研究
【6h】

数字国画晕染效果的宣纸再现理论与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中国书画艺术品复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数字国画宣纸再现相关理论与技术概述

2.1 数字国画艺术

2.1.1 数字国画概述

2.1.2 数字国画的特色

2.1.3 数字国画宣纸再现的优势与难点

2.2 艺术微喷技术

2.2.1 艺术微喷技术概述

2.2.2 大幅面多通道喷墨打印设备

2.2.3 艺术微喷技术的特点

2.3 ICC色彩管理技术

2.3.1 色彩管理技术概述

2.3.2 色彩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2.3.3 色彩管理的基本流程

第3章 宣纸的晕染特征及数码复制性能研究

3.1 宣纸的晕染特征

3.1.1 宣纸的物理结构

3.1.2 水墨晕染的艺术特征

3.1.3 不同浓度墨水在宣纸上的扩散效果

3.1.4 淡墨的润墨性

3.2 宣纸的数码复制性能

3.2.1 运行性能

3.2.2 渗透性

3.2.3 呈色均匀性

3.2.4 反差与密度

3.2.5 色域范围

第4章 数字国画宣纸再现的工艺流程

4.1 打印机的基础线性化

4.1.1 线性化参数设置

4.1.2 单通道墨量限制

4.1.3 线性化

4.1.4 总墨量限制

4.1.5 质量控制

4.2 创建宣纸特征化文件

4.3 色彩转换

4.4 效果分析与评价

4.4.1 色彩

4.4.2 细节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电脑绘图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熟悉智能绘图工具和软件的年轻画家尝试在电脑上从事国画创作。而且,随着电脑绘图软件的逐渐强大,创作的质量也有了极大的飞跃,因此产生了数字国画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作为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数字国画是在新的时代和技术环境下国画创作的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是对传统国画的一种发扬光大,更是对中国画创作道路的延续与发展,得到了很多业界人士及艺术爱好者的认可。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艺术品位有了很大的提升,热衷于艺术品收藏的书画爱好者越来越多,艺术品收藏市场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然而,由于艺术品价格和数量的原因,更多的人没有办法得到真品。因此,书画作品的仿真复制品逐渐成为了普通消费者的替代品,特别是国画的复制,更是供不应求。
  国画是中国的国粹,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画种。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国画的复制技术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包括了在传统宣纸上的手工复制、在涂层宣纸或其它介质上的制版印刷复制以及在仿宣纸张上的喷墨印刷复制。而数字国画目前尚局限于屏幕显示的单一再现方式,随着数字中国画产业逐具规模,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及数字国画创作者意识到作为传统国画创作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数字国画不应拘泥于显示器与网络媒体的单一再现方式,而应该大胆的借鉴传统国画的呈现形式,将数字国画与我国的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品呈现在更多的视野当中,供大家收藏与研究,这也是一条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
  宣纸是传统国画创作的主要载体,其所具有的水墨晕染特性增强了水墨画的韵味和层次感,因此,将数字国画在宣纸上呈现出来是实现其中国画独特韵味的一大关键。然而,由于数字中国画是电脑作画,其所产生的亮调层次更多,细节更丰富,特别是对于晕染的浅色部分,墨色比较淡,在输出的时候更加难以控制,亮调区域的水痕墨迹很容易丢失,或者生硬,严重缺乏层次变化。因此,如何更好的再现数字国画在宣纸上的水墨晕染效果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数字中国画的输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利用艺术微喷技术和色彩管理技术来实现数字国画宣纸再现的方法与流程,实现了数字国画与宣纸的有机结合,解决了数字国画呈现方式单一的瓶颈,使得国画艺术因为新的技术工艺而有了全新的创作与制作方式。同时,探讨了传统书刊印刷企业引进数字国画复制业务的利好,为企业的成功转型抛砖引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