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孟、庄“为官之道”比较研究
【6h】

孟、庄“为官之道”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孟子的为官之道

一、孟子对孔子为官之道的继承及发展

二、孟子理想中的为官之道

1.孟子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2.孟子的道德观对其为官之道的影响

第二章 庄子的为官之道

一、庄子对老子为官之道的继承及发展

二、庄子理想中的为官之道

1.庄子的为官意识

2.庄子的道德观对其为官之道的影响

第三章 孟、庄为官之道的异同

一、孟子与庄子为官之道的相通之处

二、孟子与庄子为官之道的差异

三、孟、庄为官之道差异的分析

1.思想渊源的不同

2.人生态度的不同

3.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不同

第四章 孟、庄为官之道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孟、庄为官之道的历史影响

二、孟、庄为官之道的历史局限性

三、孟、庄为官之道对当今社会官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建设问题,通过制定各种规则来约束官员的言行,近些年来,反腐倡廉的力度更是逐渐加强。实际上,“官德”一词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早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就形成了他们各自对为官之道的理解,其中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为政以德”和“民贵君轻”思想。我们所要研究的孟子和庄子都是生活在战国群雄争霸的社会大环境下,通过自身的体悟或正面或侧面地表达出了自己对为官之道的独特看法,不仅如此,这更是他们对为人之德的理想追求。
  本文试图先通过引述孔子、老子两位圣人的官德思想,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孟子与庄子的为官之道,其中,在对孟、庄思想进行研究时,由其自身思想的内涵出发,通过他们对个人道德观的表述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过渡到他们对官员道德思想建设的见解,提炼出孟子和庄子的官德思想,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孟子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融汇了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多数是从正面给予当权者激励或批评,以求让诸侯国君和士大夫们体悟到人民的重要性,使其在施政过程中清廉公正。庄子在继承了老子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其思想精华中的游世思想,更进一步从寓言和讥讽中侧面抨击时政,实际上,庄子的不耻为官和反向思维恰恰体现了其深层的官德思想。孟子和庄子分别代表着儒道两家不同的政治思想,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各自的实现途径,他们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也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对为官之道的本质理解又具有相通之处,儒道两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内涵无不体现着相互的融会贯通。本文通过研究先哲的政治思想,从以儒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有益成分,启发当今官员形成清廉、公正、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从为官之道角度来比较孟庄思想,也是为孟庄思想赋予时代特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